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下·长沙期末)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现实,毛泽东同志豪迈地指出:“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富有无限可能的白纸上,描绘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庄严告诉世界:“谁说鸡毛不能上天。”

    ——新华网《“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讲这段话是我党哪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指出这次会议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有何地位?
    2.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推广的是哪一制度?在推广这一制度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的政策呈现出先“尝试”再推广的特点,请用史实说明这一特点在对外开放过程的体现。
    3. (3) 为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什么经济发展规划?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真正让“鸡毛飞上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请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思想精髓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