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下·通州期中)  新中国的筹备与建立 

    材料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提出统一战线和政党理论。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政党合作”最早探索,政党协商理论在我国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为了落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实行“三三制”政权,实现了政治协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1948年,毛泽东号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新中国成立等问题,民主党派人士纷纷从全国各地汇聚在香港、河北平山和哈尔滨就建国问题进行协商。 

    ——摘编自胡丹丹《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共同纲领》从起草到最后通过,修改的次数不计其数,是中国共产党和各界民主人士充分协商、达成共识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接受委托起草初稿,交给各方讨论,形成定稿,再提交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讨论,直至最后通过,体现了程序的正当性。《共同纲领》中许多重大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国情进行大胆创造。它描绘出一个比较清晰而完整、具体的新中国的蓝图,是中国有史以来中国人民的第一部大宪章,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牛翠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一次会议研究》

    材料三:                                                                                


    ①开国大典受阅照片

    ②开国大典上军乐队演奏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影像

    ③开国大典受阅式上的“功臣号”坦克

    ④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⑤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升起的第一面国旗

    ⑥《人民日报》报道1949年《首都十月一日之夜》内容

    1. (1)  以下是依据材料一绘制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括补全第一第二阶段内容。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共同纲领》制定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共同纲领》的作用。 
    3. (3) 将材料三中史料进行分类。(填序号) 

      属于文献材料: 属于实物材料: 属于图像材料: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