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七下·藁城期末)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现在正值夏收夏种时节,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三夏”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来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求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路焉。 

    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有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材料三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或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复种技术的推广,使耕地利用系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拔秧工具一秧马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四清朝前期,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之,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 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稔”?
    2. (2)  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对农业持怎样的态度?
    3. (3)  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4. (4)  据材料四,概括高产作物的普遍种植对清朝有何影响?
    5. (5)  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农业要想获得发展必须具备哪些因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