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七下·林州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

    ——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二  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制,田赋(土地税)税率相当于汉代的“三十税一”,若遇自然灾害,租调可减免;唐代中期,改行按亩纳税的“两税法”税率约为5%。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确定,不分白地(未耕种的土地),水田,每亩税三升(元朝亩产约为100升)。朱元璋称帝之前,在自己的统治范围内推行“十税一”的土地税政策;明初,对农民开垦的荒田,实行“三年不征租税”的优惠政策。

    材料三  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北宋时,推广了从越南传入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方的水稻被推广到北方,水稻产量跃居农作物首位。宋代推广了复种技术,种稻分“早禾”“晚禾”;南方农民培育出许多优良水稻品种,南宋时大面积推广冬麦和晚稻两熟制。明朝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著、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清朝时大面积推广。清朝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这些措施,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并指出北民南迁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历代统治者为了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什么相同的方法?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