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3高三上·平遥月考) 钱乘旦说:“无论什么国家,制度都要越完善越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宋)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二:玄宗时,以中书省事务繁多、文书多雍滞,选用一些文人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后正式改名为“翰林学士”,并特置学士院以安置。安史之乱后,“军国多务,深谋密诏,皆从中出”,被称为“内相”。宪宗元和年间,中书小吏滑涣,勾结知枢密刘光琦(宦官),“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欲。……郑余庆与诸相议事,涣从旁指陈是非,余庆恕叱之,未几,罢相。”……《唐阙史》卷下记云:“一日,枢密使(宦官)出至中书,奉宣与宰臣商量镇州事。” 

    ——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完成下列要求: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初期三省的职责和特点,分析唐初实行这一制度的意图。
    2. (2)  据材料一、二,概括三省制实际运行中的调整及其对三省制产生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省制演变与唐朝兴衰之间关系,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