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 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 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2八上·黄冈月考) 【列强侵略与社会危害】

    材料一: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的“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等

    材料二:英国通过这场战争强行打开中国的国门,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之后,英美等国的棉纺织品大量涌向上海,使得原本的手工业棉纺业纷纷破产,女工几停其半。另一方面,从19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上海的出口贸易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取代广州成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也对上海青睐有加,催进了上海的繁荣。同时,为了维护在华利益,英国最早在上海开辟租界。

    ——李德征等《中国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城下之盟”损害中国主权涉及的领域。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
  • 2.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防御工事,在中文语境中有独特喻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部分优秀人物

    人物

    主要事迹

    评价

    林则徐

    ①领导禁烟运动,带领福州百姓抗英;②在浙江协办海防;③在新疆屯田戍边……

    “庙堂倚之为长城,草野望之若时雨”

    ——左宗棠《挽林文忠公》(注:庙堂:朝廷;草野:百姓)

    左宗棠

    ①创办福州船政局;②收复除伊犁外新疆领土;③督办福建军务支援中法战争……

    “全城百姓,闻宫保(左宗棠)噩耗,无不扼腕深嗟,皆谓朝廷失一良将,吾闽失一长城。”

    ——整理自岳麓书社《左宗棠全集》、(美)贝尔斯《左宗棠传》

    1. (1)  林则徐和左宗棠都被人赞为“长城”,请根据表中二人的事迹,概括出“长城”这一比喻中蕴含的精神。
    2. (2) 近代中国遭遇外侮时,涌现出不少具有以上精神品质的人。请列举三位代表人物,并分别陈述其彰显此精神的事迹(表中人物除外)。

      近代中国的“长城”

      人物:①

      事迹:②

      人物:③

      事迹:④

      人物:⑤

      事迹:⑥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儿女不分民族、阶层、党派、宗教,也不分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以至海外侨胞。都聚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汇成全民族抗战洪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不仅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集中表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保证。

    1. (1) 请将材料一时间轴上A、B两处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补充完整。

      A: B:

    2. (2) 材料一时间轴上“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全民族抗战洪流”有哪些具体表现?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