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语段阅读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新闻的标题除了有正标题外,有的还有引题和副题。 B . 新闻要求报道客观事实,但是,因为立场不同,语言中会带有作者的思想感情。 C . “西起九江(不含)”。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 .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2. (2) 下列各项对本文导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导语是对标题的扩展和具体化。 B . 导语从兵力、战线和战绩等方面概述了渡江战役的情况。 C . 导语点明了时间,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渡江作战的热烈气氛。 D . 导语中的“百万大军”“冲破”“横渡”“均是”等词语有力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雄伟气势及辉煌战果。
    3. (3) 下面句中括号内填写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 . 夺回 占据 控制 B . 占据 控制 切断 C . 占领 控制 封锁 D . 封锁 占据 控制
    4. (4) 本文第二句中“西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上“(不含)”?请简要回答。
    5. (5) 本文主体部分为什么先写中路军的渡江情况?请简要回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