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济宁) 封建王朝或盛或衰,与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有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破例拔擢狱吏出身的公孙弘为丞相,是让儒士广泛参政的标志。公孙弘四十岁才学《春秋》,竟能拜相封侯,使士人和一般官吏看到要被任用和升迁,必须学习儒经。汉武帝此举,意在树立榜样,使天下“群士仰慕”。

    -——据张诚《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简论》

    材料二

    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开皇三年正月,“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诏……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诏设科取士……规定以入股文取士,以“四书”、“五经”为题,行文必须根据古人的思想来阐释,不许有自己的见解。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拔擢公孙弘反映的治国思想。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开皇”所指的统治者,并简要说明其统治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变化。
    3. (3) 根据材料,指出朱元璋统治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统治者变革选官制度的共同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