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下·榆树期末)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四: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了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村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李近朱《30年邮票看中国》

    材料五:40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开启,历史性地选择了深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是中国道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陶一桃《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

    1. (1) 材料一文件是新中国成立后哪一运动的法律依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运动对于中国发展的积极意义。
    2. (2) 对材料二示意图所呈现的变化及其原因进行解读。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1957年和1962年影响GDP变化的重大事件。(各一点)
    4. (4) 由小岗村农民的做法推广到全国的农村改革政策是什么?它体现了怎样的“小岗村精神”?它给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带来了哪些变化?
    5. (5)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除深圳以外的三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以其自身的发展与成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验证了一条“中国道路”,这条“中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你认为如何才能坚定道路自信,走好“中国道路”?
    6. (6) 你认为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成就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