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八下·沈河期中)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她们为什么笑呢?……有人告诉我:“姑娘们笑,虽说不明白具体的原因,总之,青春,康健,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她们劳动过的肥美的、翡青的田野,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以及这迷离的月色,清淡的花香……无一不是她们快活的源泉。” 

    一一周立波《山那面人家》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在邓小平先生领导下,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探索和开拓国家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五:新时期我国开放示意图 

    1. (1)  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哪一重要措施?该措施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农业社”反映当时农业生产方式是什么?
    3. (3)  在材料三中总路线的指导下,我们的国民经济走了一段弯路,那这段弯路指什么?根据材料三这条路线体现的特点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哪次会议有关。这一会议上提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根据材料四习近平主席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5. (5)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6. (6)  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写出一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