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3九下·辽宁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夫妇被谋杀。这犹如把火柴扔进了蓄积着猜疑和仇恨的火药桶一般。一个月后,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德国企图从英、法手中夺取殖民地,从俄国手中夺取乌克兰、波兰及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并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奥匈帝国企图吞并塞尔维亚,在巴尔干地区建立霸权,削弱沙俄。俄国企图占领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夺取加里西亚,建立“大斯拉夫帝国”。英国企图击溃最危险的竞争对手德国,夺取德国的殖民地以及土耳其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法国企图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推翻德国的欧陆霸权,夺取德国盛产煤铁的萨尔区。意大利要瓜分北非沿岸的突尼斯、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占领的里雅斯特和阿尔巴尼亚,在地中海建立霸权。日本则想夺取德国在东方的殖民地,奴役中国及亚洲各国人民。

    材料三:战争期间,刚刚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不少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战争一结束,两名英国飞行员就首次驾机横越大西洋,1920年荷兰还开设了连接伦敦的定期航班。汽车的耐力和机动性得到更多的关注,大战刚爆发时,欧美发达国家的街道和公路上还是马车占据支配地位,到战争后期,已逐渐让位给汽车。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研制化学合成产品,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三均出自《世界通史第三编: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王斯德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引发战争的导火索是哪一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些国家参战的目的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战争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