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3七下·西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5月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和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摘自互联网)

    材料二:“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如果没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并且即使没有明显需要,也常常会不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一旦信号不满或者电量不足之时就会非常没有安全感。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使沟通更加便利,然而在手机依赖症的裹挟之下,过度使用手机却使人们变得更加孤独。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碎片化,非常不利于逻辑思维的进行。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等,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摘编自《手机依赖症危害大可使身心受累》《中国经济网》2018年1月9日)

    材料三: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比例

    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例

    1小时以下

    19.23%

    通信需要

    21.15%

    1到2小时

    21.15%

    放松需要

    42.31%

    3到5小时

    44.23%

    上网查资料

    19.23%

    5小时以上

    15.38%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摘自互联网)

    1. (1)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南京考生小李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患者。 B . “手机依赖症”的典型心理是,手机必须随身携带,如果没带手机就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但是只有在有明显需要时,才会不自主地看自己的手机。 C . 手机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以及思维和语言的碎片化,非常不利于逻辑思维的进行。 D . 对于青少年而言,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如果青少年在原本睡觉的时间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微信、玩游戏等,很可能会打乱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
    2. (2) 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3. (3) 从文中的调查统计表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4. (4)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哪些办法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