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2七下·封开期末)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经历了从主动开放到闭关自守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汉唐时期,以陆路为主,这时经济重心还在中原。二是宋元至明清,以海路为主,这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加上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北方多战乱,也由于指南针的用于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等,使得大规模的海上交流得以实现。

    材料三: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它先是主动与海外各国沟通,后来又走向保守,命令沿海人民不得下海,也不得与来华的番船交通。出海的舰船被搁置废烂,连航海图都被焚毁。在最后一次航行的一百多年后,中国东南沿海遭受倭寇侵扰,澳门落入葡萄牙手中。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1816年英国派阿美士德为特使来华,根本目的是想打开中国市场,建立外交关系。由于双方因为是否跪拜而争论不休。由于阿美士德拒绝跪拜,嘉庆帝给英国国王颁发“敕谕”一封,拒绝了通商要求。嘉庆帝给英国国王的“教谕”中满是“天朝”“万国共主”“输诚募化”“恭顺之心”“倾心孝顺”“来朝”“向化”等词句。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 (1) 依据材料一,列举唐朝时中外交流的两个史实。 
    2. (2) 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方式至来元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依据材料二概括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历史的“转型”。举一例明朝时期与海外主动沟通的历史事件。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嘉庆帝的国家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外关系的政策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