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2七下·封开期末) 民族交融、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与辽、 西夏,南宋与金之间曾经处于战争状态,双方各有攻守。作为战守的产物,双方出现了三次议和……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三次议和是有积极意义……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

    材料二:元朝时期, 国家统一,北方民族南迁,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中原民族向边疆迁移。唐宋以来少数民族内迁,形成了新的民族,出现民族大交融的盛况。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十有清一代,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使清王朝幅员辽阔,气势恢弘,成为亚洲头等强国,也是世界强国之一,并且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留给今人一份宝贵遗产。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

    ——《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

    材料四: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前提,我国历史上有相当长的分离时期,但这并不是主流,我国历史上分裂的主要原因的政治和民族关系,经济、文化、宗教等不占主导地位。这就是我国历史上分裂缺少必要社会基础。因此,无论怎样的分裂,或者分裂的主体来自哪个民族,最终还是走向统一。

    ——摘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1. (1) 根据材料一,从民族交往的角度指出“三次议和"有什么积极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元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出现这种特点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清朝是如何坚决与分裂势力作斗争的?请举出两个例子。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历史上分裂的主要原因,并概括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