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青岛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绿山水画是用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从发轫之初就确立了以青 绿为主调的优雅风格。北宋王希孟创作的《千里江山图》,大片面积的深沉的蓝绿色江水压住了 整个画面,与山峦的石青、石绿、赭石等色形成鲜明对比,石青、石绿色像宝石镶嵌一样晶莹明 亮,构成色彩旋律的主调。

    五代到北宋初期,水墨山水画形成历史上的一个高峰。水墨山水画的发展和兴盛,在一定程 度上抑制了青绿山水画的进一步繁荣。但是,水墨的繁荣在另一方面又促进了青绿山水画的演进 和结合。青绿山水画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慢慢借鉴了水墨山水画丰富的表现技巧和绘画语言, 使宋代的青绿山水画更具有墨彩结合、兼收并蓄的特色。《千里江山图》正是这种融合的具体表 现:先用或浓或淡的墨色勾出轮廓,再用柔软圆润的长短线条加皴,墨色有浓淡之分,用笔有粗 细之分。 它在笔墨变化、 色墨结合、设色工序和材质等诸多方面体现着意境之美。

    自北宋之后, 山水画的构图从多以 “高远”为主的雄壮、巍峨的北方山水为描绘对象的巨幅 构图转向以 “平远”为主的幽远、平和的南方山水为主的卷轴长卷,呈现出一 目千里、波澜壮阔 的 “江山”构图样式。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 中提出了 “三远”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 山颠,谓之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 山水画中 “远” 能把人的目光和情绪向远方伸展。《千里江山图》就是这种构图的具体表现: 以平远法为主构筑 画境,穿插运用高远、深远的处理方法,节奏鲜明而又起伏跌宕,连绵往复。这种江山构图,是 画家对幽静、宁和的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家园的想象,追求的是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宁静淡雅 的审美与意境。

    无论是宋代的绘画,还是宋代的诗词,其审美志趣都是一致的。宋代的绘画与诗意相联系, 表现为诗、书、画三者相结合,也就是绘画的诗意化。其诗意化主要包括书法用笔、诗的意境之 美等。王希孟是受过 “画学”训练和宋徽宗亲授的青年画家,他的画风自然要受宋代审美趣味和 审美思想的影响。《千里江山图》气势宏大,融北方和南方特色于一体,雄奇与秀丽相结合表现

    出山河之美。 它通过对景物特征的强调及对自然物象神韵的把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结合,营造 了生机盎然、宁静清新的意境。 它表达的是理想对现实的美化,是诗意情感与美好理想的表达。

    《千里江山图》是青绿山水画的杰作,直接继承了隋唐青绿山水画绚烂明艳、金碧辉煌的华 丽传统,容纳了五代、北宋以来水墨山水画的艺术成果,又吸收了宋代 “平淡天真”的水墨情结, 并在此基础上体现出宋代清雅的审美志趣。

    (摘编自梁穆穆《从<千里江山图>管窥宋代青绿山水画的特征》 )

    材料二:

    古人称绘画为 “丹青”,早期的中国画是以 “色彩”为主的,山水画也是如此。 中国现存最早 的一幅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青绿山水《游春图》。水墨山水画自唐代创立以来,从五代至北宋 前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从宋哲宗开始,复古之风盛行,“好古图”。“古”即是晋唐 画风——青绿山水 “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色彩浓丽的绘画风格。经过哲宗、徽宗两朝画家的努 力,青绿山水画迎来了自己的复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是这时期涌现出的青绿山水画作品。

    元代,伴随着水墨山水的发展壮大,青绿山水不断被忽视与冷落。到了明代,青绿山水画又有 了一次复兴,又表现为三种创作取向:一是发扬晋唐山水画色彩理念的大青绿山水,往往着色浓 重,灿烂明艳;二是中国山水画中唯一不用墨汁的没骨青绿山水,用色典雅庄重,造型古朴;三 是注重色墨结合的小青绿山水,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画面雅素、清秀。

    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有着不同的哲学理论基础。青绿山水画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是传 统的五色 (赤、黄、青、黑、 白 ) 理论、儒家思想 ( 色彩象征意义的背后在于礼制) 和佛教的有 宗思想(魏晋时期中国大量引进印度佛教雕塑壁画,色彩用的是青绿等重彩) ,这一理论体系是“有 色系”,它决定了青绿山水画重彩的面貌和富有装饰性的审美特征。青绿山水画呈现给观者的审美 感受是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华彩秀美、富有装饰性的、令人心旷神怡的视觉盛宴。水墨山水画 的哲学理论基础主要是老庄的道家思想 (老庄崇尚素淡的色彩观) 、玄学 (玄学的色彩观和老庄 的色彩观相一致) 和禅学 (笔墨简单,追求空灵意境与虚幻韵味) ,这一理论体系是 “无色系”, 它决定了水墨山水画重视黑白、虚实,崇尚简淡空灵的美学意境。

    (摘编自陈立云《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比较研究》 )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代的青绿山水画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又受着水墨山水画的影响,具有墨彩结合、兼收 并蓄的特色。 B . 《千里江山图》的构图样式体现了北宋郭熙的“三远”说,有着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宁静淡雅的 审美与意境。 C . 从《千里江山图》,我们既看到了隋唐画作崇尚绚烂明艳、金碧辉煌的华丽传统,又看到 了宋代画作的诗意化,体现着时代的审美思想。 D . 宋哲宗、宋徽宗提倡复古之风,即提倡晋唐青绿山水“青绿为质,金碧为纹”的色彩浓丽的 绘画风格,青绿山水画得以复兴。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里江山图》用矿物质石青、石绿等作为主色绘画,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始终以青绿为主 调的优雅风格。 B . 《千里江山图》 以雄壮、巍峨的北方山水为主要描绘对象,又融幽远、平和的南方山水于 一体,雄奇与秀丽相结合,气势宏大。 C .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朴素而天下莫能争美”等道家思想,体现了老庄崇尚素 淡的色彩观,影响了水墨山水画的创作。 D . 水墨山水画重视黑白、虚实,崇尚简淡空灵,相比青绿山水画色彩斑斓、富丽堂皇、华彩 秀美的特点更具有美学价值。
    3. (3)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论证结构特点是分总式,先论述宋代青绿山水画的特征,每个特征的分析均以《千 里江山图》为参照,最后总结。 B . 材料一引用北宋郭熙的“三远”说,论证了《千里江山图》 的构图特点: 以平远法为主构 筑画境,又穿插运用高远法和深远法。 C . 材料二先比较分析了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的不同特点,后从哲学理论基础的角度说明 二者审美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 D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就青绿山水画进行了论述,但其侧重点不同,论述目的也不同,可以说 两则材料内容互为补充。
    4. (4)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性、概括性等特点,请结合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
    5. (5) 《千里江山图》体现了宋代“清雅”的审美志趣,宋词和宋画所体现的审美志趣是一致的。请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所体现的宋代“清雅”的审美志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