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1八上·泸县期末)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抗争史,又是一部探索史。在屡遭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中,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人民的抗争】

    材料四: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五: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拳匪纪实》

    【艰难的探索】

    材料六: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七:“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 (1)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
    2. (2) 19世界末,列强“瓜分中国”是受哪一条约的直接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什么?
    3. (3) 材料三的规定来自哪一不平等条约?其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条款是什么?用一句话说明该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
    4. (4) 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场运动?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怎样的愿望?
    5. (5)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义和团运动在对待外来事物的认识上有何不足之处?
    6. (6) 根据材料六指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
    7. (7) 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在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上有何不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