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2七上·郑州月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文侯: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罢:取消。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与人期.行

      ②相委.而去

    2. (2)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 (3)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语段【甲】中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   陈太丘便离开了。 B . 语段【甲】中面对客人对父亲的无理指责,年幼的陈元方淡定自若,据理反驳,让客人羞愧难当。 C . 语段【乙】中魏文侯同管理山泽的官员约定了打猎的时间,后来因为下雨,最终没有赴约。 D . 从选材角度看,语段【甲】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语段【乙】选取的是魏文侯守信的正面例子。
    4. (4) 语段【甲】和语段【乙】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联系文章内容和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