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0八上·厦门期中)  记叙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①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但他们的脸,与他们萍水相逢的遇见——却像晴空,在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②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

    ③“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

    ④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她向全班同学说:

    ⑤“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⑥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生平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忽然间长大了。

    ⑦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

    ⑧“能。”那个胖女人说。

    ⑨“我已经把钱给你了,可是如果你们不送……”我不放心地说。

    ⑩“啊!”A.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做这种事 , 我们是不敢的。”

    ⑪她说“不敢”两字时敬畏的神情使我肃然,她所敬畏的是什么呢?是尊贵古老的卖米行业?还是“举头三尺即有神明”?她的脸,如果再遇到,我未必能辨认,但我每遇见那些无所不为的人,就会想起她——为什么其他人竟无所畏惧呢!

    ⑫有一个夏天的中午,红砖人行道烫得人鞋底都要烧起来似的。

    ⑬忽然,我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人疲软地靠在一堵墙上,他的眼睛闭着,黝黑的脸扭如一截枯根。他也许是中暑了,需要一杯甘冽的冰水。他也许很忧伤,需要一两句鼓励的话。但满街的人潮流动,美丽的皮鞋行过美丽的人行道,没有人伫足望他一眼。

    ⑭我站了一会儿,想去扶他,但我闺秀式的教育使我不能不有所顾忌,如果他是疯子,如果他的行动冒犯我……B.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去。

    ⑮但他的痛苦却盘踞了我的心,他无助的影子使我陷在长久的自责里。上苍曾让我们相遇于同一条街,为什么我有权漠视他的痛苦?我们并非永远都有行善的机会——如果我们一再错过。那陌生人的脸,于我是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⑯对于代数中的行列式,我是一点也记不清了。倒是记得那细瘦矮小貌不惊人的代数老师。那年七月,当我们赶到联考考场的时候,只觉整个人生都摇晃起来。想不到的是代数老师也在那里!他那苍白而没有表情的脸,竟会奔波过两个城市在考场上出现,是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接着,他蹲在泥地上,拣一块碎石子,为特别愚鲁的我讲起行列式来。我焦急地听着,似乎从未那么心领神会过。泥土的大地成为那么美好的纸张,尖锐的利石成为那么流丽的彩笔。

    ⑰那天,很不幸的,行列式没有考,而那以后,我再没有碰过代数书,我的最后一节代数课竟是蹲在泥地上上的,我整个的中学教育也是在那无墙无顶的课室里结束的。事隔十多年,才忽然咀嚼出那意义有多美。

    ⑱代数老师姓什么?我竟不记得了,但他比许多我记得住姓名的人不是更有价值吗?

    (选自《张晓风散文精选》,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生活小事中挖掘出促人深思的深意,读来思路清晰,自然温暖,意味深长。 B . 文中多次使用破折号,第⑥段、第⑪段的破折号都起声音延长,语意转换跳跃作用。 C . 第⑩段加点词“这种事”,是指顾客先付买米钱,米店卖家却没有送货的行为。 D . 第⑬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外貌描写,写出那个街边中年人疲惫、虚弱、无助的样子。
    2. (2) 作者提到,与有些人的遇见“像晴空”。请简要概括文中“晴空”般的经历。
    3. (3) 结合语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请自选角度,品味赏析第⑩段画线A句子。

      她惊叫了一声,眼睛睁得圆突突,仿佛听见一件耸人听闻的罪案。

      ②揣摩第⑭段画线B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于是我扼杀了我的同情,让自己和别人一样漠然地离去。

    4. (4) 第⑰段有处矛盾:开头写那天“很不幸”,结尾写“那意义有多美”。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矛盾之处的理解。
    5. (5) 改编选文时还没拟题。请从下列A,B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为本文标题,并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A.有些人

      B.萍水相逢的美好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3八上·龙湾期中) 现代文阅读

    小文想参加“礼赞偶像”征文活动,却对传记写作产生困惑,请阅读以下材料,总结经验,为小文支招。

    【平台支招】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

    (节选自统编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学写传记》)

    一般读者对于传记的普遍期盼,是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结合。我在传记中增强文学性,主要是靠锤炼语言,提炼情节,在叙事技巧上下功夫,对传主及其同时代人的描写都要求言必有据,尽可能做到不溢美,不隐恶。

    ——作家陈漱渝

    【名篇示范】

    苏步青

    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数学人才。

    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奇的数学王国。

    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是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⑨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1. (1) 阅读以上材料,根据提示完成以下表格。

      事件

      谢绝挽留,毅然回国,开始教书育人生涯。

      求学时,曾经在4年里演算上万道题。

      文理全才,虽为数学家,但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

      品格

      治学严谨

      教学有方

      文理兼治

      兴趣广泛

      经验小结:我们发现立传要④

    2. (2) 文中AB两句呼应,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对传记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A.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

      B.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

      我选     句,       

    3. (3) 本文和鲁迅的《藤野先生》都属写人的文章。请结合选文以及下列材料,从记叙顺序、描写手法等写法角度分析两文异同点。

      【材料一】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材料二】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4. (4) 通过以上学习,你获得哪些有益经验能帮助小语进行传记写作?请你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的介绍。
  • 2. (2021八上·綦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炊  烟

    张鹏程

    ①烟,是乡村的灵魂。

    ②一方旷野,有了第一缕炊烟,才有了人家。几户人家,组成了村庄。有了村庄,炊烟成了别样移动的“森林”。乡村,正是有了这淡墨的点染才诗画同园,魅力无限。一片旷野,满目画意。几十户人家,是旷野上长出的香菇,缕缕炊烟,是香菇连连的哈欠。乡村可以被旷野掩埋,但是,炊烟是隐不住的,它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任你如何遮盖,它总有办法冒出头来。

    ③乡村最恬静、最温情的时候,便是炊烟飘起的那一刻。记忆中,黄昏中的炊烟是徐缓的、抒情的、淡然的。你无法想象,它们刚在烈火中涅槃,又奋争在漆黑的烟道,满身伤痛。一经破囱而出,它们便成了最美的绽放。满目灿笑,一心坦然。像昙花,像月辉,像一个贤良的淑女,不急不躁,端庄静美,举止有素。一片片炊烟徐徐地离开一户户农家,向着更远处飘去,最后融入天边。于是,它们成了一朵云,一座山,一片海……

    ④很久以前,它们还不是炊烟,它们也从不曾想过能成为炊烟。它们是一株株碧翠的生命,鲜活在野外,灿烂着沃土,恣肆了生命。鲜艳的花朵,引来了劳碌的蜜蜂;满身的翠绿,被鸟们衔去做巢;敞开的胸怀,接纳了大把的阳光。离开了那片土地,它们枯萎了,风干了。但是枯萎不等于死亡,风干也未必是消失。枯萎,是更鲜活的再生;风干,有了更空灵的飘逸。缕缕炊烟,是它们的魂魄,是它们的眷恋,是它们生命更精彩的绽放。万事万物,都是通过一缕炊烟得到了飞跃和升华。

    ⑤乡村的炊烟,是味觉的盛宴。张家的鲜鱼,李家的嫩鸡,王家的肥羊……小村所有的美味,都是通过炊烟酿成的,又都是通过炊烟会集和传播的。那美味,成了乡村别样的烈酒,醉人醉心醉生灵。不尽的美味,逗得那些鸟们站在枝头歌唱不止、那些家畜亢奋难安;夕阳更是红着脸,迟迟不肯归去。没有哪位厨艺大师,能烹出乡村炊烟中那鲜活饱满的味道。没有哪一种味道,能被炊烟渲染得那样淋漓尽致。

    ⑥点点炊烟,像小村人一样,相扶相搀,相容相爱。哪一天,整个村庄的炊烟都消失了,怕是随之而来的是荒凉,是死亡。日出日落,是炊烟极好的舞台。他们歌唱卑微,歌唱琐碎,歌唱平淡,歌唱幸福……各种牲畜,也不会错过这个舞台。长长的牛哞,挽留着夕阳;声声狗叫,驱赶着暮色;嘶嘶马鸣,呼唤着温馨……大鹅的叫声,一惊一乍;肥猪只能哼哼,也吟出满心的欢喜;老母鸡小声地叮咛小鸡仔,一首摇篮曲给孩子们一个酣酣的梦……炊烟,给动物们营造了一个诗意的舞台,生灵们的交响曲犹如天籁。

    ⑦如果说,黄昏中的炊烟,带了几分柔情,那么,晨曦中的炊烟则多了几分神秘。

    ⑧炊烟,由寥落到稠密,见证着小村的壮大;由寡淡到浓香,彰显着小村的富足。

    1. (1) 本文围绕“炊烟”,写出了乡村美景。阅读②—⑥段,从文中找出相应段落的中心句。

      ②有了第一缕炊烟,才有了人家。

       

      ⑤乡村的炊烟,是味觉的盛宴。

      ⑥日出日落,是炊烟极好的舞台。

    2. (2) 有人认为,本文主体部分描写的是炊烟,可是第④段却写植物的生命,第⑥段却写动物的表现,显得偏题。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3. (3) 某班组织“作家与读者零距离”对话活动,假如你是作家张鹏程,你将如何回答学生的以下问题?

      学生:本文重点是写黄昏的炊烟,为什么还要写“晨曦中的炊烟则多了几分神秘”?

      张鹏程:

    4. (4) 如何理解第⑧段的含义?
    5. (5) 本文通过一系列精美的描写,具体展现炊烟的袅娜风姿,读来趣味盎然。请从第②段或第③段中任选一处描写抄下来,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题目

      炊烟

      作者

      张鹏程

      佳句摘录

       

      赏析品味

       
  • 3. (2023八上·沭阳月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春到山水间

    刘成章

    ①小时候常听人说:“二月二,龙抬头。”抬头做甚?不得而知。今天的孩子们,恐怕更是难以明白。那么,我打个比方吧。飞机一旦抬头,就是要起飞了。龙也是这样,抬起头就要一冲上天。

    ②龙行天上,大地回春。雨润江南树,那是烟雨;风吹塞北河,那是熏风。布谷鸟一声一声地叫个不停,昆虫都从土里钻出来,互相点点头,打打招呼,叙说着春天的故事。

    ③春来了。春是被惊雷唤醒的,一醒就是春风拂面,一醒就是春色无边。春是被万物呼唤来的,一来就是朝霞灿烂,一来就是蜂蝶蹁跹,一来就是碧波荡漾。

    ④大黄牛只顾欣赏自己踩下的阔大的脚窝。柳树梢头的喜鹊问柳树,是不是该泛绿了?蒲公英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却抢了春的先机,它放松地绽开大方而又谦虚的花,像暗夜忽然点亮的灯。黄鹂是公认的春天的歌唱家,它们施展歌喉,呼朋引伴;燕子是公认的春天的建筑师,它们翩然归来,建巢搭窝。于是,诗人挥笔写下赞美春日的诗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春来了,所有热爱春的人,都心旌摇曳,想去踏春。

    ⑥我拄着拐杖,也和年轻人一起去郊外。一畦春水浇着春韭,就像浇着杜甫笔下的唐诗。而那些麦苗,已经在不失时机地返青。麦田旁,酥软的泥土享受着阳光的爱抚,冒着丝丝缕缕上升的阳气。这儿那儿的荠菜,散发着亘古就有的清香,使我不得不停下脚步挖上一些,以吸纳大地赐予人的丰沛元气。附近一棵棵树木的梢头,早来的春风正在那儿戏闹,它们摇动着,抖落了厚厚的尘埃。我知道,每棵树木的枝干里,都有一条消了冰的河,它们在奔流,在喧响,在演奏充满活力的春的乐曲,从而向着繁盛的夏季勃发。

    ⑦春来了,我们举手向她致意,和她紧紧拥抱,在烟雨熏风之中。

    ⑧我居住在京城的一个大院里,院中湖上的薄冰早已融化,许多童车重新聚集在湖边,童车上是牙牙学语的孩子们,阳光打在他们的眸子上,眸子里尽是滟滟天真。春阳、春风,无阻无隔地照射我、轻拂我。一只乳燕从空中款款飞来,环绕在我头顶,让人满心欢喜。

    ⑨“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多么传神!现在,红杏还未开满枝头呢,但许多地方早已热闹起来。

    ⑩最热闹的要数微信朋友圈。朋友圈就像一个成百人、上千人居住的山坳,走进这山坳,有平房,有竹楼,有窑洞,还有四合院。举目望去,家家门上还闪耀着过春节时贴上的红彤彤的对联。古时候,二月二也叫做开笔节。在朋友圈里,人们早已开了笔,争着展示春光,笔下带着春风。

    ⑪我看见了云南楚雄的赛装节,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乡村T台秀,男女老幼都穿着艳丽的彝族服装,赛装赛美。仅是姑娘头上戴的鸡冠帽,就让人看得心醉神迷——在奇美的“鸡冠”上,用细毛线绣出了朵朵牡丹花、山茶花、蝴蝶花。人们载歌载舞,“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到皓月当空”。

    ⑫我看见了陕北的许多地方都在闹秧歌——这个“闹”字,与“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一脉相承——打腰鼓,跑旱船,踢场子。人们都说,那是多年不见的景象了。曾经穷得叮当响的塞外小城榆林,这些年GDP持续高增长。小城刚举办了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运用匠心巧思,歌赞着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

    在这些红火热闹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腮帮子一鼓一陷的唢呐手,他们真情投入,尽情地演奏,向着蓝天,向着春光,歌赞春天,歌赞生活,歌赞时代。

    1. (1) 文章标题是“春到山水间”,可否改为“春在山水间”?为什么?
    2. (2) 第⑨段中“闹”字用得传神,请问你从文中读出了春到山水间哪两方面的“闹”?
    3. (3) 大家在讨论,选文第⑩到⑬段描述的只是朋友圈里的“看见”,为什么能带给人“春到山水间”的真实感受?请你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4. (4) 请联系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划线句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