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7月13日,中国邮政发行《殷墟》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青铜器”,图案是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做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千克,需要1 000千克以上的原料,且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器。

    材料二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兽骨文”,主要是指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期。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1. (1) 依据材料一,我们可以获得该时期哪些信息?
    2. (2) 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早期汉字的发展历程,并概括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3. (3) 材料一、二中提到的文物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