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1七上·澄海期末) 考古·文明。经过几代考古人连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探究问题。

    【证据确认】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定位为:它是代表史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典型、最有力的实证,堪称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

    材料一:良渚古城的城内建筑、城墙、外城以及水利系统的土石方工程量达1005万m3。其中,良渚古城核心区面积约为6.3km3,是世界上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系统之一。宫殿区营建在长方形人工土台上,面积约30万m3,发现了35座长方形房址,多为南北朝向,排列整齐。

    发掘的墓葬显示,社会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分化和职业差别,以12号基规格最高,出土了600余件(组)玉器,包括体量最大的“玉琮王”和“玉钺王”,标态着墓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同时掌握着神权、军权和王权的统治者。

    以火耕、水耨技术为代表的原始稻作农业已经相当成熟。水稻的驯化历程基本完成,出土了大量稻作农业工具,水稻产量也大大增加。在一个大型灰坑遗迹(H11)中,出土约1.3万千克的炭化稻米。

    ——宋姝等《良渚古城:中华5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之城》.载《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2020年第3期

    材料二:关于良渚水坝的考古证据非常充足,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证据是碳十四的测年数据,水坝碳十四测年数据在公元前3100–公元前2700年之间。

    ——英国剑桥大学科林·伦福儒《世界早期复杂社会视野下的良渚古城》

    【铭文述史】“燕侯旨鼎”是在北京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

    材料三:铭文(如下图):屡(燕)侯旨(zhi,“旨”的异体字)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廿朋,用乍(作)又(有)始(姒)宝尊彝。意译就是:燕侯旨第一次因事到宗周来朝见,周王赏给旨贝二十挂,用来做有姒的宝器。

    ——摘编自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

    【文史互证】

    材料四:入(秦)境……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郭敬、忠信而不楛(ku,滥恶)……(士大夫)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重视处理公事,不结党营私)……。

    ——《荀子·强国篇》

    材料五: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语书》是秦国南郡行政长官腾于公元前27年发布的一道行政命令,写道:“凡良吏明法律令……恶史不明法律令,不知事,不廉洁,无以佐上,偷惰疾事(指推脱事务),易口舌(搬弄是非),不羞辱,轻言而易病人(侮辱别人),无公端之心……。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

    1. (1)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良渚古城遗址给出了定位。请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上面划线处的定位列举相关证据。
    2. (2) 旨是燕国第二代诸侯。材料三中的铭文记载了燕侯旨的什么活动?这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指出这一制度实行的历史作用。
    3. (3) 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五,概括秦国评判官吏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秦国重视官吏任用的历史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用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