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故乡的年戏

    马亚伟

    ①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

    ②大人孩子们奔走相告:“看戏去喽!看戏去喽!”到那时,春节才真正有了年的味道。年戏是最能聚拢人的活动,村里几乎全民参与,连六七十岁的老人都会穿得暖暖和和,到戏台下来看戏。乡村简陋的戏台,撑起一个绮丽的空中楼阁,才子佳人、王侯将相,水袖如云,像走马灯一样从戏台上晃过。

    戏台下,男女老少伸长脖子,侧头的,点头的,张大嘴巴的,摇头晃脑的,拍手叫好的,密密麻麻一片,全是陶醉的模样。小孩骑在大人的脖子上,鼻涕泡僵在风里。冰糖葫芦、棉花糖等各种零食,也给活动增添了几分热闹。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温暖而安适,人便在饱满的光线里,心满意足地眯起了眼。

    ④记得有一次,我和小姨早早拿着凳子占了最佳位置,我们坐在前面看,后面有站着看的,还有踩到凳子上看的。小姨的对象也来了,他一会儿给我们买糖葫芦,一会儿给我们买炒花生,“鞍前马后”地“伺候”着。直到小姨说:“行了,坐下看戏吧!”他便坐在小姨的身边,一边看戏,一边看小姨。他的手还会偷偷牵一下小姨的手,然后两个人甜甜蜜蜜地笑笑。

    ⑤每当看戏时,我的视线穿越拥挤的观众,落到戏台上,眼里的景象霎时缤纷起来,舞台上旖旎的长襟水袖,背景里缤纷的秀阁绮窗,多么美啊!耳边响着各具特色的唱腔,生旦净丑各有风味。我最喜欢俏滴滴的花旦,举手投足活泼机灵,很惹人爱;还有花脸的唱腔,气韵颇有慷慨,痛快淋漓;还有优雅美丽的青衣,唱腔婉转悠长,极为动听。

    ⑥我的母亲曾经唱过几年戏,我从小耳濡目染,也非常喜欢戏曲。有一次,戏台,上唱的是《大登殿》,王宝钏十年寒窑,终于拨云见日。“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打坐在金銮……”演员的演唱字正腔圆,表情生动,非常有感染力。高潮之时,台下叫好声响成一片。演员的表演更加卖力了,完全沉浸在自己塑造的角色中。

    ⑦我的兴趣,更在于戏台上偶尔会出现的“奇幻效果”。我忘了是一出什么戏,戏台上喷出一阵烟雾,闪过几道亮光,一只蚌就变成了一位漂亮姑娘——蚌精。那个年代,这样的场景无异于如今的“豪华大片”。整个戏台因此变得瑰丽、梦幻,让人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乡村戏台,仿佛是天上宫阙,演绎着另一个世界的悲欢离合,神奇而生动。

    ⑧花花绿绿的戏台,有板有眼的唱念做打,热热闹闹的人群,都那么让人怀恋。我多想再回到故乡,在故乡的戏台下,看一场年戏。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

    1. (1) 文章一开头就说:“故乡的年戏,总是热闹而隆重。只要戏台搭起来,整个村庄都欢腾了。”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热闹”“欢腾”的。

      看戏前,大人小孩们奔走相告→看戏中,→戏台下,→戏台上,;偶尔出现“奇幻效果”

    2. (2) 补全对话。

      小文:文中语句生动,富有表现力。如,“午后暖暖的阳光大片大片铺开”中“大片大片”运用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同时强调了看年戏时午后阳光的温暖舒适,也烘托了此时看年戏人的惬意。

      小宇:“戏台下,男女老少伸长脖子……小孩骑在大人的脖子上,鼻涕泡僵在风里。“

      这段描写非常精彩:

    3. (3) 有人说,本文的最后一段与鲁迅先生《社戏》中的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蕴含着相同的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
    4. (4) 这篇文章作者在微博发出后,引来不少读者跟帖。你的童年,一定也有相似的人生经历。请你以丙的身份发一则帖子,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体验。

      甲:读到这篇文章,就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村里戏台看“高甲戏”的情景……

      乙: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故乡端午看“龙舟赛”的事,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