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1·遂宁) 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直到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

    材料三: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材料五:

    材料六: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材料一中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分析该事件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2. (2) 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作品中圣母形象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思潮?
    3. (3) 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全新的政体”是什么?并回答“孟德斯鸠学说”在美国得到贯彻的法律文献?
    4. (4)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引起材料中“16—20世纪‘地球由大变小’”的直接因素?
    5. (5) 战争是推动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图反应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请根据提示信息,填出①②处对应的内容。
    6. (6) 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如何把握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