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
  • 1. (2021·陕西) 学史崇德

    (学党史故事)

    1941年,国民党加紧对延安的物质封锁,边区官兵吃饭成了严重问题。为此,党中央提出屯田军垦。同年3月,王震率三五九旅官兵高唱“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战歌,浩浩荡荡开进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官兵们一边防务训练,一边垦荒种田,用自己的双手做到了生产自给、丰衣足食,将一个荒芜的“烂泥湾”改造成陕北的“好江南”

    (崇传统美德)

    粮食安则天下安。我国的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7%,却要养活全球20%的人口,这就需要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增产增收。对此,有人认为,维护粮食安全是粮食生产者的事,与中学生无关。为批驳这一错误观点,小秦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14亿中国人,若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14亿人一天可节约14亿粒米。若按每斤米约有18300粒计算,那么,14亿人一天就可节约:14亿粒+18300≈76502.73斤。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只是口号。

    1. (1) 从上述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2. (2)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象对我国遏制打压全面升级,面对这一形势,我们应怎样谋求自身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3. (3) 请你根据小秦同学的探究结果,反驳上面的错误观点。
    4. (4) 上述材料体现的法律特征是。该法的立法基础是
    5. (5) 该法的出台对于维护粮食安全有何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