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
  • 1. (2017七下·昆山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年末,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的作者是一位未成年人的母亲,她的孩子在校园里长期遭到两名同班同学的欺凌。由于胆小,孩子既不敢反抗欺凌者,也不敢向老师、父母反映,一直默默承受,导致受到的伤害不断加深,最终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

    材料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不良行为违反了社会规范但尚不够刑事处罚。但不良行为若得不到控制,就很可能从违纪走向违法。如强拿硬要属于校园暴力的一种严重不良行为,因为钱物不多,往往批评、训斥几句,把钱物退还了事。由于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实施这种行为的少年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胆子大了,索要的钱财多了,也就一脚踏入了犯罪的泥潭。

    1. (1) 材料告诉我们要制止校园欺凌,首先要筑起的两道防线、一道“防火墙” 分别是什么?

    2. (2) 未成年人应该如何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