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0·绥德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对知行关系的总体概括。“知行合一”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在动态之维,它意味着先天的“良知”通过“行”的过程,逐渐形成比较自觉的意识。“知行合一”同时涉及“知”和“行”之间的互动,在这一意义上,一方面,行要由知加以引导以取得自觉形态:没有知的引导,行往往无法摆脱盲目性;另一方面,知必须落实于行—知而不行就等于未知,真正的知需要通过落实于行而得到体现。

            从知和行相互统一的角度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便可以注意到,这一观念对把握、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有其理论上的意义。就“知”而言,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涉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内涵的理解,包括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血缘意义上的自然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区分开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可能的条件和前提,等等。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现成的存在形态,它需要通过实践过程加以构建,所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表明了这一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总是会涉及经济生态、安全等不同方面。从经济上说,促进不同经济体之间的合理互动,形成有序的经济运行模式,包括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等。这一切表现为经济层面人类命运共冋体构建所有可能的前提。从生态上说,以温室效应的控制、环境的保护等为指向的生态关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全球不同地区的共同努力才能加以建构。在人类安全问题上,一方面,需要反对单边主义,避免仅仅从特定国家和地区的需要出发,罔顾全球性的安全关切;另一方面,又应当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真正的全球性安全格局的形成,离不开以上的双重努力。同时,在历史的行化过程中,基于多样的历史背景,人类形成了不同的文明形态,从文明形态之间的关系看,其中任何一种文明形态,都不应被赋予主导性或绝对的优越性,相反,需要从宽容、尊重多样性的角度来对待文明的不同形态。对文明差异和多样性的这种尊重和包容,也是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从人类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来看,这里又涉及多样前提,包括合理面对文明发展与科学的关系,科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另一方面,科学本身如果缺乏引导和控制,也可能导致负面的结果。科学应当造福人类,而不是对人类发展构成威胁。今天,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都得到了长足的发晨,但科学的发展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其结果也难以完全预知,如何通过调节、引导、控制,避免科学技木可能产生的负面结果,使之能够造福人类,并进一步引向和谐的人类共同体,无疑也是今天在实践层面上需要关注的问题。这里既涉及“知”,也关乎“行”,心学中的“知行合一”观念,则为理解和处理以上问题提供了思考的背景。

    (摘编自杨国荣《心学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动态之维,“知行合一”的内涵指先天的“良知”通过行”的过程,逐渐形成比较自觉的意识。 B . 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通过实践过程加以构建,这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是人类现成的存在形态。 C . 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面前,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因此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向,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D . 反对单边主义,同时,反对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两者并重,真正的全球性安全格局才能形成。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从“知”和“行”之间的互动的角度阐述两者的动态关系,具有辩证分析意味。 B . 文章第三段从经济、生态、安全、文明四个角度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和成果。 C . 文章第四段在论证科技的两面性时,指出科技有可能导致负面结果,有较强的现实性。 D . 文章先阐述有关知行合一的内涵,然后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论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明与科学的关系复杂,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但是,当今科学对文明的破坏力量超过了其对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 B . 如果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血缘意义上的自然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区分开来,就可以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可能的条件和前提。 C . 没有一种文明形态可以被赋予主导性或绝对的优越性,构建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就是对文明差异和多样性的尊重和包容。 D . 如何使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并进一步引向和谐的人类共同体,要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心学中的“知行合一”观念可以提供思考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