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16七下·乳山期末)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农业政策,有错必纠,使得我国的农业茁壮成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八大以后……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并于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宽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 (1) 阅读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我党在农业上实行的改革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是我国1953──1956年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哪一运动的开展?通过改造,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我国在执行材料三中“总路线”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严重失误?有何危害?

    4. (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我党又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政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3七下·芝罘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摘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二:经济特区要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是对外经济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也是最能代表改革开放形象的地区。经济特区要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同各国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往来,共建开放性世界经济。

    ——摘自中央文献出版社《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三: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四: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场多边会议,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978年“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的重要作用。
    3. (3) 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4. (4)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根据材料四,谈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何现实意义?
  •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势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二:1957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方面,鞍山大型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一大批基本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生产。

    1. (1) 在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中,党和国家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创造性地实行了什么政策?
    2. (2) 当时国家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外,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这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3. (3) 写出材料二中“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它的提前完成有何意义?
    4. (4) 两则材料在发展经济上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5. (5) 有人说:“社会主义改造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巨变。”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 3. (2023七下·泰山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毛泽东按动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广场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

    材料三: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四:1951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成功,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材料五:“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952年某农民

    材料六:“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 (2)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3. (3) 以上内容是毛泽东给哪一建筑的题词?“三十年以来”指中国革命的什么时期?
    4. (4) 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为巩固政权,新中国成立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