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 (1) 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2. (2) 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3. (3) 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

    4. (4)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下划线短语的表达效果。

      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的白雪。

    5. (5) 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对此,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含糖和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甲】在生活中应做到以下两点:

    要控制饮食。饮食过量,吃得过饱,是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因此每顿饭以吃八九成饱为宜。同时要限制高脂肪副食品的摄入量。

    要增强运动。每天不仅要增加运动量,而且要延长运动时间。因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因此每天要坚持运动,而且要选用消耗性较大的运动,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关键在持之以恒。

    材料二

    材料三

    膳食平衡避免隐性饥饿(节选)

    肥胖也属营养不良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副主任张倩表示,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专家张倩还说,所有儿童都应经常进行户外活动,6岁以上儿童应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的充足运动。

    当前,我国儿童肥胖问题日趋严重。实际上,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重视学生一日三餐

    据《北京市2022年度中小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学生们的饮食行为和营养知识有待改善和加强。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指出,应制订学生餐营养需求及营养操作相关标准,同时要加强学生餐供餐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配餐、烹调培训;鼓励学校开设食堂,为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状态的学生提供相应的群体配餐。

    1. (1) 请在材料一中找到一句话,用来说明材料二中图1和图2所表达的信息。
    2. (2) 请分析材料一【甲】划线处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 (3) 材料三曲线句子中,“但仍存在膳食结构不尽合理、高强度身体活动少、睡眠不足、肥胖、超重等健康问题”一句中“尽”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4. (4) 你同意材料三中专家说的“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吗?为什么?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历风雨增长才干

    ①前不久,笔者采访中了解到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故事。他本是一名青年教师,驻村数年,和村民共同经历了冰雪、洪水、大早考验,参与抢险、恢复生产,遭遇许多讲台上没见过的难题,当了多次“热锅上的蚂蚁”。而也就是在这几年间,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跃升到1.2万元,获评市级“文明村”……风风雨雨,固然让这位曾经的教书匠着急过、犯难过,却也给了他更多磨砺,让他强筋壮骨、增长才干、干出实绩。

    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代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必须练就过硬本领 , 做而行之的行动者,历风长才干

    ③在风雨中增长才干,要筑牢坚定的理想信念,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如果跌了一跤就打退堂鼓 、畏缩不前,就无法从经验训中获得滋养,成事、成才更无从谈起。而百折不挠的意志,需要用坚定的理想信金来浇铸,“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九死一生、千难万险,不但没有阻挡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步伐,反而令我们变得愈益强大,崇高的理想信金,是前行路上的灯塔。

    ④在风中增长才干,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躺在“舒适圈”中坐而论道、驰于空想,是难以收茯成长的,到现实中、在奋斗中摸爬滚打,研究现实矛盾,实践胸中所学,才能不断提高本领、积累经验。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挺膺担当,投身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线,锤炼意志、磨炼本领。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苗家女孩林娇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到村里创业,通过拍摄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让家乡的风景、民俗为更多人所知:科技攻关前沿,广大青年竭智尽力,青年工程师曾耀祥,在而立之年改变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箭弹性载荷设计方法”,让火箭更轻、运载能力更强…他们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事实证明,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收获成长,才能实现个人价值。

    ⑤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生逢伟大时代,青年要增强紧迫感,经风雨、见世面、成大器,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丽的光彩!

    (作者:沈童睿。《人民日报》2023年2月19日)

    【文本二】

    ⑥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然而,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个没有吃过苦的人,如同一棵没有经历风雨磨砺的树。古圣先贤、仁人志士,凡能取得一番作为的,都离不开“雨雪风霜”的砥砺。新时代青年要以坚如磐石的定力、敢战必胜的信念,走出“舒适圈”,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要以“一鼓作气”的冲劲,下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把使命时时记在心间,在与困难角力、阻力对垒中,战风斗雨、闯关夺隘,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作者:何维城。中国青年网2022年12月28日)

    1. (1) 下面对文本一、二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前两段用青年教师事例和习总书记言论强调行动的重要,提出论点。 B . 第③段运用道理、比喻论证,证明“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前行路上的灯塔”的观点。 C . 第⑤段“经风雨、见世面、成大器”三个短语,体现成才的阶段性和先后关系。 D . 文本二论述青年要能经受“雨雪风霜的磨砺”,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2. (2) 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 (3) 两个文本都围绕新时代青年“吃苦奋斗”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 3. (2023九下·德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屡屡“搞事情”的沙门氏菌到底啥来头

    ①沙门氏菌属肠杆菌科,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1885 年美国病理学家沙门等人分离出这种细菌,并将其命名为沙门氏菌。

    ②可别小瞧了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肠道菌科中最复杂的菌属,它的“家族”十分庞大。目前已发现2500 多种不同类型的沙门氏菌,常见的有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婴儿沙门氏菌等,其中约1400余种能够感染人类。

    ③这种病菌进入人体后,会在肠道大量增殖。这些细菌一旦破坏消化道黏膜,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就可能造成菌血症、全身感染等问题。即便人体免疫系统发现沙门氏菌,对其进行攻击、破坏,也还是会中毒,因为那些被破坏的细菌会释放出大量毒素,使人体中毒。

    ④人感染沙门氏菌后可能出现发热、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通常会持续2至7天。对于身体强壮的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沙门氏菌,发病之后又很快康复了,但若婴幼儿、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特殊人群感染此菌,则可能出现严重且危机生命的症状,例如血液感染、感染中毒性休克等。

    ⑤沙门氏菌之所以难防,主要是因为我们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沙门氏菌的身影。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之中,很多事物都可能因生产、运输、销售、制作过程中的不当感染沙门氏菌,常存在于肉类、牛奶和鸡蛋以及变质过期食品之中。而且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在外形与味觉上与正常食物没什么两样。

    ⑥沙门氏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体内,特别是家禽、家畜的肠道中。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即肠道中的沙门氏菌从粪便中排出,然后通过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和食物,又被人或其他动物再次摄入,病原体又经粪便再次被排出,如此连续循环传播。

    ⑦各种家禽、家畜在喂养、屠宰、运输、包装等加工处理过程中,均有感染沙门氏菌的机会:沙门氏菌还可以穿过完整蛋壳进入蛋内,进而污染蛋类或蛋制品:乳类及其制品,如冰淇淋等,也会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除此之外,水果、蔬菜、花生酱、燕麦等常见食物都存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可能。因此在购买食物时,水果蔬菜、肉蛋奶尽量新鲜,过期变质食品不吃。有人喜欢饮用未经处理的生牛奶、羊奶等,这些原生态的食物营养价值并没有更高同时还会带来更大的感染风险。

    ⑧即使在人或动物体外,沙门氏菌也有极强的生命力:在水中能存活2到3周,在粪便池中最长可存活8个月,在腌肉里可以存活75天。就算在超过60摄氏度的环境中,也需要15 分钟才能将其杀死。强大的生命力与较长的“寿命”,增加了消灭沙门氏菌的难度。

    (作者陈曦。有删改)

    文本二

    ①如何在生活中避免“遭遇”沙门氏菌?

    ②沙门氏菌不耐高温,食物的中心温度达70℃以上,持续5分钟一般都可以杀死包括沙门氏菌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如果达到100℃,沙门氏菌可立即被杀灭。因此预防沙门氏菌最好的办法就是把食物彻底煮熟后再食用。

    ③在处理食品时,最好生熟案板分开,避免交叉感染。储存食物时也要将未经加热烹制的肉类食品与水果、蔬菜、熟食等直接入口的食品分开存放。值得注意的是,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如果长时间放在冰箱里,还有可能使得沙门氏菌大量繁殖,导致冰箱内的食物全部受到污染。

    ④在传染途径上,要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究物、农场动物、肉蛋生鲜以及上完厕所后,要勤用肥皂和水洗手。

    (摘编自《这个菌,你也可能“悄悄”感染过》,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文本一第④段介绍了不同人群感染沙门氏菌的相关症状,希望引起人们的重视。 B . 沙门氏菌分布范围广,受它污染的食物与正常食物差别不大,但能靠味觉分辨。 C . 文本一第⑧段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表明生命力强的沙门氏菌不容易被消灭。 D . 当食物的中心温度达70℃以上,持续5分钟一般就可以杀死常见食源性致病菌。 E . 沙门氏菌十分难防,生活中处处都有它的身影,我们要关注能阻碍感染的方式。
    2. (2) 如何在生活中避免感染沙门氏菌?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作答。
    3. (3) 奶奶特别喜欢吃“溏心鸡蛋”,请结合两个文本及下面的科普小卡片,向奶奶介绍“溏心鸡蛋”的危害。

      “溏心鸡蛋”是什么?

      “溏心鸡蛋”是指蛋黄没有熟透,呈流质的煮鸡蛋。研究表明,鸡蛋中的细菌要被杀死,需要大约70℃的温度。鸡蛋半生不熟.意味着其内部温度并没有达到7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