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渔鼓

    李海流

        ①我出生在微山湖畔的一个小村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几本翻得破破烂烂的小人书,能滋养我干涸而荒芜心灵的就是乡村渔鼓了。相传渔鼓始自唐代道教的一种劝善方式,后来演变成历史小说、神话典故的传播载体传入民间。渔鼓这种器乐是用三尺左右的圆竹筒,外敷油漆,一端用猪或羊的护心皮或鱼皮绷蒙做成的。演奏时左臂斜抱鼓,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叩击,发出“嗡铿”之声。左手持简板,鼓与板相互交叉或同时击敲,以配合说唱。一面渔鼓、一副简板,再加上伶牙俐齿,乡村的渔鼓艺人行走天下,云游四方。

        ②童年的印象里,到村子里唱渔鼓的艺人很多,隔三岔五地来一个,大都以乞讨为生,渔鼓仿佛是为募捐化缘量身定做的工具。

        ③三十年前,微山湖区运河两岸的渔民逢年过节、生辰喜庆、婚丧嫁娶,渔鼓助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红白喜事,乡下人讲究个排场,图个热闹,请来一班渔鼓艺人,常常是唱到大天亮,一个人唱累了下去休息,另一个人接着上场,轮番登台演唱,吸引四面八方的村民都来看热闹。尤其是我们这些上小学的孩子,每每周围十里八村有唱渔鼓的,总是追着看热闹,不顾饥寒,乐而忘返。那时,演唱渔鼓的舞台也不尽相同,逢年过节大的喜庆活动,往往在村中学校的操场上搭个舞台,那是一种正规的场所,听渔鼓的人来自四邻八乡,场面比较隆重。其他情况下大多因地制宜。

        ④人们多称渔鼓艺人为“先生”,因他们要穿长袍马褂。演出之前,“先生”敲响渔鼓,等听众来得差不多了,然后开书。说唱时,坐唱为主,兼有站立和走动。说、唱结合,讲究“赶板垛字”,叙述故事时则强调情、气、神的表现。唱渔鼓的师傅不仅会演唱,而且会说故事、会表演,技艺高超的还精通口技。说唱时,可根据不同情节或情绪的变化,产生快慢不同的节奏。鼓与板相配合,板以重拍为主,通常以五鼓三板进行伴奏。印象中的唱渔鼓类似于说书,但不同的是要以渔鼓来伴奏。渔鼓的故事丰富多彩,有缠绵缱绻的男女恋情,有闻所未闻的历史掌故,有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传说,但更多的还是风云际会的英雄传奇,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杨家将》《岳飞传》之类,内容绝对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⑤我已离开家乡多年,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渔鼓的声音了,现在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都很难觅到说唱渔鼓的艺人了,然而,我对那如泣如诉、如诗如歌的乡村渔鼓,却有着独特的感情。我爱声声渔鼓,它像家乡的大运河一样在我心中长流不断,充满了浓浓的乡情风韵;犹如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在我耳畔久久回响。“咚咚咚——”暮霭中,童年的渔鼓声又有节奏地响了起来。我合上眼睑,倾听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声渔鼓,伴着低沉苍老的唱词,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

    (选自《每日新报》)

    1. (1) 本文形散神聚,一线穿珠。作者以“”为线索,将渔鼓艺人募捐化缘、、渔鼓艺人说唱故事等童年往事“一线穿珠”,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情感。
    2. (2) 下面不属于家乡的渔鼓艺人共同特点的一项是( )
      A . 靠着一面渔鼓、一副简板,再加上伶牙俐齿,云游四方。 B . 常到村中募捐化缘,说唱的故事丰富多彩。 C . 不仅会演唱,而且会说故事、会表演。 D . 都精通口技,并以渔鼓来伴奏。
    3. (3)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的画线句。
    4. (4) 本文题目是“家乡的渔鼓”,第③段却写了“村民和孩子”的表现,这是否离题?请谈谈理由。
    5. (5) 作者在结尾写道:“我合上眼睑,倾听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声渔鼓,伴着低沉苍老的唱词,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请联系全文,谈谈如何理解“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
    6. (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奔放热烈。请你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仿照文章的写法,描写一下家乡的戏剧给人的感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