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
  • 1. (2020·贵阳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表:古代中国疾病疫情概况

    时间

    流行病疫灾概况

    病疫区域

    主要举措

    隋、唐、五代

    隋末唐初频繁,疫灾频率12.4%;盛唐最低;安史之乱后135年间发生9次,后期的7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频繁。

    隋朝北方病疫多于南方;唐朝与五代南北基本平衡。北方疾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

    政府主编并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贩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法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

    两宋

    瘟疫共45次。宋建立后103年内共10次。

    宋末64年间共发生5次瘟疫,严重瘟疫出现3次。春夏发病有31次

    南方比北方多,东部比西部多,其中涉及浙江省的瘟疫最多,都城比其他地区多

    中央设太医局,地方设惠民药局,北宋设立官药局,还设校正医书局,专事校勘、整理医学文献。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

    明朝

    276年共发生疫灾330次,前期疫灾次数少,中期和后期次数多。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南方较多、北方较少

    惠民药局予以继承;明中期以后,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公立和私营的医院开始普及,州、府、县几级行政区都有医院。

    清朝

    269年共发生大、小瘟疫149次。前清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1840 年以后,疫病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明显上升。

    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规律。浙江、江西、福

    建、山东等省的疫病发生频繁,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疫病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其

    他地区。

    江南地区大多数惠民药局中,仅少数仍在瘟疫之年作为临时施药之所偶尔发挥作用。私营医院更为普遍,民间医生刊刻医方散送民众,利用自身力量影响官府进行救治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张剑光《三千年疫情》等医学著作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