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
  • 1. (2019高二上·惠来期中) 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入围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

    20世纪60年代,在氯喹抗疟失效、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

    屠呦呦带领研究团队通过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汇集编写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情况下,正是这句出自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抗疟的记载,给了屠呦呦研究团队研究思路。在高温煮沸提取法失败后,研究团队通过改用低沸点乙醚溶剂提取方法,富集了青蒿的抗疟组分,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认为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

    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人类的一份礼物。目前青蒿素抗疟的疗效比较客观,但青蒿素抗疟的药物深层机理还要继续研究。屠呦呦研究团队坚信:掌握青蒿素的抗疟机理,就能更充分地发挥药效,彻底征服疟疾!

    1. (1)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屠呦呦团队是如何取得青蒿素研究成功的?
    2. (2) 屠呦呦团队在研究青蒿素的过程中发扬了哪些民族精神?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 1. (2021高二上·福田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会议强调,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从单独二孩,到全面二胎,再到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生育政策的每次优化,都因应时势,呼应民意。与前几次调整生育政策相比,这次的关键词是“优化”。优化生育政策,具有多重意义。这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既可以缓解老龄化过快态势,更能为中国发展注入澎湃的人力支撑,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1. (1)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实施“三孩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哲学依据。

       

    2. (2) 实施“三孩政策”,这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请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提两点建议。 
  • 2. (2022高二上·唐县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9月15日至19日,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将在山东济南盛大启幕。这是一场“博览中华手造 共享文旅盛会”的文化盛宴;是一张丰富“山东手造”“中华手造”品牌内涵的城市新名片;是一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向世界输送中国文化的创新之举……

    大河匠心——首届沿黄传统工艺高峰论坛将以手造为重点研讨内容,促进山东省与沿黄省(区)在传统工艺领域的对接合作。进一步拓宽沿黄九省(区)手造工艺传承与创新、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搭建手造工艺、文旅资源、产品与资本对接合作平台,引领沿黄各省(区)传统工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3. (2024高二上·成都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保障粮食安全,应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水稻是我国居民的主要口粮之一,我国的山地稻田约占全国稻田总面积的15%。为 了提高山地稻田产量,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研发了“水稻上山”技术,但在研发之初, 不少人对此技术产生了质疑,认为山上种水稻违背客观规律,还有毁林造田、破坏生态 环境的后果。其实“水稻上山”是在原来的玉米和红薯地里开展,不存在开山毁林和破 坏生态问题,其优点是不用泡田,不用育秧插秧,也基本不用浇水灌溉,还能有较高的

    产量。

    这种栽培模式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主要适合于海拔1700米以下、降雨量1200毫 米以上水热资源丰富的山区旱地,并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推广,而且,该技术主要适用于 四川、贵州、云南的山地,实践证明山地水稻平均亩产可达到350至400公斤,比山下 水田低100公斤左右,但比种玉米产量高、效益好,值得推广运用。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阐述朱有勇院士研发和推广 “水稻上山”技术的合理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