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19八上·苏州开学考)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 (2) 材料二中的“拓跋”建立了什么政权?根据材料概括“契丹”和“拓跋”有什么相同的举动?
    3. (3) 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4. (4) 指出材料四中“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开始于哪个朝代?此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哪一现象?
    5. (5)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