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19·毕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抗议,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等要求……并于5月6日申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又先后成立了全国性的群众组织--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联合会。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 (1) 材料一中“媾和会议”是指什么会议?为何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
    2. (2)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从材料二的哪一句口号最能全面体现其性质?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的特点。
    4. (4) 结合所学概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