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综合题
  • 1. (2019·北京) 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 (1) 流感病毒必须在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 (2) 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 (3) 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
    4. (4) 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选择并排序)等。

      a. 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 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 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 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 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 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

    5. (5) 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