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广西桂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更新时间:2017-01-06 浏览次数:966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利用酵母菌的发酵原理制作美味的食品,下列关于酵母菌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 酿造葡萄酒时一定要完全隔绝空气才能使葡萄汁变成葡萄酒 B . 利用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将酒精氧化成醋酸的原理,能把果酒加工成果醋 C . 馒头中的孔泡是由于酵母菌在面团中产生CO2,蒸馒头时CO2受热膨胀形成的 D . 腐乳和泡菜的制作过程中都离不开酵母菌的发酵
  • 2. 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
    A . 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 B . 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氧气 C . 通气可防止发酵液霉变 D . 防止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 3. 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至关重要,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A . 葡萄汁要装满发酵瓶,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发酵 B . 在葡萄酒发酵过程中,每隔12 h左右打开瓶盖一次,放出CO2 C . 果酒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30℃,果醋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在20℃ D . 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有利于醋酸菌的代谢
  • 4. 在腐乳发酵过程中下列有关毛霉的作用,正确的是(     )
    A . 将多糖分解成葡萄糖 B . 将氨基酸合成为小分子的肽和蛋白质 C . 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D . 将核酸分解成核苷酸
  • 5. 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若盐的浓度过低,会出现(    )
    A . 口味太淡 B . 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 C . 重量减轻,影响经济效益 D . 会影响腐乳的风味及质量
  • 6. 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有明显区别(    )
    A . 青霉 B . 酵母菌 C . 曲霉 D . 毛霉
  • 7. 日常生活中,把鲜牛奶制成酸奶后,营养价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下列叙述的原因,你认为最可能是(     )

    A . 因为减少了吸收鲜牛奶时能量的消耗 B . 因为在鲜牛奶制成酸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维生素类物质 C . 因为在鲜牛奶中含有较多的钙质,不利于其他物质的吸收 D . 因为在将鲜牛奶制成酸奶的过程中,将不易于利用的乳糖转变成了易于利用的乳酸
  • 8. 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原因是(    )
    A . 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B . 抗生素呈碱性,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 C . 抗生素能够抑制酵母菌的生长 D . 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分解破坏
  • 9. 在制果酒、果醋、泡菜、腐乳时,发酵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分别是(    )
    A . 无氧、有氧、无氧、有氧 B . 有氧、无氧、无氧、有氧 C . 无氧、有氧、有氧、无氧 D . 兼氧、无氧、有氧、无氧
  • 10. 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白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    )
    A . 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 B . 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 C . 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 D . 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 11. 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2. (2016高二下·攀枝花月考)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 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 . 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C . 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 . 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 13. 若将某种细菌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它会繁殖并形成细胞群(如下图).有什么适当的实验可以用来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效用(    )
    A . B . C . D .
  • 14. 测定土壤中细菌数量一般选用104、105和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而测定真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2、103和104倍稀释,其原因是(  )

    A . 细菌个体小,真菌个体大 B . 细菌易稀释,真菌不易稀释 C . 细菌在土壤中数量比真菌多 D . 随机的,没有原因
  • 15. (2016高二下·攀枝花月考)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下表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粉状硫

      10g

    K2HPO4

     4g

    FeS04

     0.5g

     蔗糖

      10g

    (NH4)2SO4

        0.4g

      H20

     100mL

     MgS04

     9.25g

     CaCl2

      0.5g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 . 甲、乙都足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 . 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足自养微生物 D . 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 16. 用培养液培养3种细菌,让它们在3支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如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如果此时往3支试管中通入氧气,则细菌的繁殖速度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选择项

     A

     加快

     减慢

     不变

     B

     减慢

     加快

     加快

     C

     加快

     减慢

     减慢

     D

     减慢

     加快

     减慢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下列关于平菇培养的操作程序,正确的是(    )
    A .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高压蒸气灭菌,培养 B .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苗,接种,培养 C . 配制棉予壳培养基,按种,高压蒸气灭菌,培养 D . 配制棉子壳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接种,培养
  • 18. 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
    A . 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 B . 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 C . 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 D . 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 19. 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 . 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 . 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 . 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相同
  • 20.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    )
    A . 生物体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B .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 C .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个体发育的部分基因 D . 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由受精卵发育的
  • 21. 下列关于细胞的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 . 卵细胞虽然分化程度很高,但仍具有较高的潜在全能性 C .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它的全能性受到抑制 D . 植物体上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过一定的培养、激素等因素作用,就能表现出全能性
  • 22. 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 . 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C . 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 D . 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 23. 某同学在进行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只分裂而不分化出芽和根,可能原因是(    )
    A . 未见阳光 B . 培养时间不到 C . 培养基营养过多 D .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不对
  • 24. 选择单核期以后的花药接种,花瓣已有些松动,会给材料的消毒带来困难.主要原因是(    )
    A . 花瓣松动后,微生物就可能侵入到花药,给材料消毒带来困难 B . 花瓣松动后,体积变大,给消毒带来困难 C . 花瓣松动后,就会使花药消毒时接触酒精而被杀死 D . 花瓣松动后,会使花药老化,不适宜作花药培养
  • 25. 有关果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 B . 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C . 果胶影响出汁率 D . 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因此果胶酶是一种酶
  • 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酶洗衣粉就是将酶直接加到洗衣粉中 B . 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蔗糖酶 C . 温度、酸碱度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D . 加酶洗衣粉不含表面活性剂和水软化剂,不会污染环境
  • 27. 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中的汗渍、血渍以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等遇到它,皆能被水解而除去.下列衣物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棉丝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尼龙织品.

    A . ①②③ B . ③④⑤ C . ④⑤⑥ D . ②④
  • 28. 果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酶则无济于事,这说明(    )
    A . 酶具专一性 B . 酶的成分是蛋白质 C . 酶的活性受环境影响 D . 该沉淀是氨基酸
  • 29. 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 B . 固定化酶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 C . 某种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一系列生化反应 D . 固定化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吸附法
  • 30. 下列关于使用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高果糖浆的生产需要使用果糖异构酶 B . 在反应柱内的顶端装上分布着许多小孔的筛板,防止异物的进入 C . 将葡萄糖溶液从反应柱的上端注入,果糖从反应柱下端流出 D . 固定化酶技术复杂,成本较高
  • 31. 下列关于固定化酶中用到的反应柱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 . 反应物和酶均可自由通过反应柱 B . 反应物和酶均不能通过反应柱 C . 反应物能通过,酶不能通过 D . 反应物不能通过,酶能够通过
  • 32. 配制的培养基成分是:纤维素粉、NaNO3、Na2HPO4、KH2PO4、MgSO4、KCl、酵母膏、水解酪素,该培养基能使下面哪种微生物大量繁殖(    )

    A . 酵母菌 B . 自生固氮菌 C . 各种细菌 D . 纤维素分解菌
  • 33. 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将①经脱分化培养成②时,再植上人造种皮即可获得人造种子 B . 植物组织培养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为细胞的全能性 C . ③→④过程指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 D . ②→③的再分化过程中,诱导②生根的激素为生长素
  • 34. 番茄的染色体数为24,一个番茄细胞发生了减数分裂,所形成的细胞中3个退化了,最后一个细胞随即又发生了三次有丝分裂,你会找到多少个细胞核,这些细胞核各含有多少条染色体(    )
    A . 4个细胞核,各有12条染色体 B . 8个细胞核,各有12条染色体 C . 4个细胞核,各有24条染色体 D . 8个细胞核,各有24条染色体
  • 35. (2016高二下·合肥期中) 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培养的相同之处是(    )
    A . 都需要配制培养基并灭菌 B . 前者培养基中需多种矿质营养,后者不需要 C . 培养基中都需要加入有机物 D . 都需要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培养
二、<b >非选择题</b>
  • 36. 果醋有消除疲劳和减肥等功效,该饮料深受广大女士的喜爱.某果酒厂的果酒滞销,计划将生产的部分果酒“转变”为果醋.研究人员设置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 (1) 果醋和果醋的制作分别利用了(填微生物名称).果酒制作时温度应控制在,果醋制作时温度应控制在
    2. (2) 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3. (3) 乙瓶为发酵瓶,你认为甲、丙两个装置瓶中,盛有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瓶分别是.在装置瓶乙中,发酵菌先将乙醇变为,最后变为醋酸.
    4. (4) 可以用来检验生产出的果醋中是否含有酒精.在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使溶液呈色.
  • 37. 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过程应采用无菌技术,防止培养物被微生物污染及被微生物感染,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洁和处理.
    2. (2) Ⅰ、Ⅱ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
    3. (3) Ⅰ号培养基中的碳源为.若Ⅰ号培养基中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
    4. (4) 部分嗜热菌的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应挑出透明圈(填“大”或“小”)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该过程的目的是目的菌;下次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来源于
  • 38.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某同学试图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表中所示是该同学配制的培养基成分:

    成 分

    含 量

    成 分

    含 量

    KH2PO4

    1.4g

    Na2HPO4

    2.1g

    MgSO4•7H2O

    0.2g

    葡萄糖

    10.0g

    (NH42SO4

    1.0g

    琼脂

    15.0g

    蒸馏水

    定容到1 000mL

    1. (1) 该培养基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从物理性质上看,该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2. (2) 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一般要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其中“高压”是为了
    3. (3) 若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目的菌,该培养基成分如何调整?,依据是
  • 39. 菌操作是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关键;传统发酵技术和微生物分离、纯化、应用过程及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均要无菌操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消毒和灭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灭菌是指彻底杀灭微生物使其永远丧失生长繁殖的能力.消毒仅指杀死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下列哪些事物适用于消毒处理       

      ①皮肤  ②饮用水  ③牛奶  ④注射器  ⑤培养皿  ⑥接种环  ⑦培养基  ⑧果汁   ⑨酱油  ⑩手术刀

      A . ①②③⑧⑨ B . ④⑤⑥⑦⑩ C . ①②③④⑤⑥⑧ D . 以上全部
    2. (2) 配制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接种前要进行,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 (3) 图是利用法进行大肠杆菌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为达到这一目的,操作上应注意:

      ①每次划线前要

      ②冷却后从上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划;

      ③首尾区

    4. (4) 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分离培养大肠杆菌,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与大肠杆菌培养明显不同的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
    5. (5) 有位同学在家制作泡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