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

更新时间:2018-05-10 浏览次数:287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选题</b>
  • 1. 我国的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盛已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六号”邀游太空.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原因是( )
    A . 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 . 太空中噪声太大 D .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 2. 在国贸酒店旋转餐厅就餐时,顾客感到餐厅旁边的兴隆大厦在向后退.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 餐厅 B . 马路 C . D . 路边的建筑
  • 3. 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 . 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C .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D . 物体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 4. (2017·东营模拟)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海市蜃楼 B . 水面“折”枝 C . 水中倒影 D . 手影
  • 5. 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

    A .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B .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D .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 6. (2016八上·柏乡期中) 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 . 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 . 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 . 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 . 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 7. 将钢材料加工成钢刀时,下列过程中钢的质量发生改变的是(  )
    A . 将钢材料加热 B . 把钢刀磨得锋利 C . 将钢水铸成钢刀 D . 把钢刀运到超市出售
  • 8. 密度为ρ,质量为m的金属块,将其分成3等份,每一份的质量和密度为(  )
    A . m B .   C .   ρ D . m ρ
  • 9.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发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凸透镜成正立的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时,成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cm时,成放大的实像 B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cm时,成放大的实像 C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3cm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7cm时,一定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二、<b >多选题</b>
  • 10.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吸热的有(  )
    A . 运输食品时,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 . 北方的冬天,常在菜窖内放几桶水防止冻坏蔬菜 C . 夏天吃冰糕时,常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 D . 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三、<b>填空题</b>
  • 11. 坐在温馨的物理考场,仔细想想:小宁的身高为160,他的质量为50,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的速度约33(填上合适的物理量单位)。
  • 12. 现代生活中的小汽车倒车雷达系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而眼镜店里的超声波清洗机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来清洗眼镜上的污垢,除此之外人们还利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则此处海水深度为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 13. 人工降雨时常向空中发射干冰。这是因为干冰在常温下会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为小水滴或为小冰晶(各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 14. 小明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l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的大小;小明用照相机拍照时,想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应使照相机离物体一些。
  • 15. 在泳池游泳前,小明看到泳池旁树木在水中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将小腿浸入水中,看上去浸入水中的小腿了(填“变长”或“变短”),这是由于光的缘故。
  • 16. 人们把红、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如图所示,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阴影部分),可以形成

  • 17. 如图所示,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镜。要得火,应把“艾”放在镜的位置,例如就是应用这种镜的一种仪器。

  • 18. 一个钢瓶内装有密度为6kg/m3的氧气,某次电焊中用去了其中质量的1/3,则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kg/m3;一瓶食用油密度为0.8×103kg/m3 , 用掉了质量的1/3,剩余食用油的密度为kg/m3 . 有个体积为500cm3铁球,其质量为1500g,这个铁球是的(选填“空心”或“实心”)(ρ铁=7.9×103kg/m3
四、<b >作图题</b>
五、<b >实验题</b>
  • 21. 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 (1) 实验要选取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关系。
    2. (2) 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最好选择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 (选填“厚”或“薄”)越好,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3. (3) 他认为把玻璃板放在方格纸上进行比较好,主要优点在于便于测量物与像到的距离。
    4. (4) 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
    5. (5) 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眼睛在玻璃板(选“前”或“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后,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22. 小明利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和水来测量一正方体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金属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V

    B.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

    D.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1. (1)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2. (2) 当天平平衡时,盘中砝码和游码如图甲,该金属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情况如图乙、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cm3 , 此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

    3. (3) 指出“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中“适量”的确切含义:①。②
    4. (4) 实验中,如果小明没有将游码完全调到零刻线就开始调节天平平衡,然后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再测小石块的体积。那么他最后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 (5) 小明在评估实验过程时想到:测量本实验中金属块的体积,如果不用量筒和水,而用这一测量工具,测出金属块的,就可以算出金属块的体积,这样实验过程将更为简便。
  • 23.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当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
    2. (2) 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缩小”)。
    3. (3) 若想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 (4) 实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
    5. (5) 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是(选填“近视”或“远视”)。
六、<b >计算题</b>
  • 24. 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长方形薄铜片,他想知道铜片的厚度,就找来天平测出其质量为89g,找来刻度尺测出长方形的长20cm,宽10cm。请你帮他计算铜片的厚度是多少?(铜的密度ρ=8.9g/cm3
  • 25. 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1=0.4kg的水.求:(水的密度ρ=1.0×103kg/m3 , 石块密度ρ石块=2.6×103kg/m3

    1. (1) 瓶中水的体积V1
    2. (2) 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 (3) 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