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押题专练:专题九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更新时间:2018-05-03 浏览次数:230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17高三上·丰台期末) 缪勒在实验中发现,用X射线处理果蝇后,短时间内即得到了几百个突变体.同样条件下,受高剂量X射线处理的果蝇的突变率比未处理的高150倍左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选择必须处于繁殖期的果蝇 B . 果蝇的突变性状一定能够遗传 C . 高剂量X射线未明显提高突变率 D . 未经X射线处理的果蝇也发生了突变
  • 2. (2017高三上·东城期末)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B .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个別碱基对增添或缺失造成的 C . 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会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 D .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3. (2017高三上·海淀期末) 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敏感和抗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关于突变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 B . 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 C . 若为染色体易位(移接)所致,则四分体时一定发生了交叉互换 D . 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 4. (2017高三上·东城期末) 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利用杂交育种可培育出新物种,促进生物的进化 B . 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C . 利用多倍体育种可增加染色体的数目,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 D . 利用诱变育种可增大突变频率,利于获得新基因
  • 5. (2017高二上·湖州期末) 某昆虫长翅(B)对残翅(b)、黑体(E)对灰体(e)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环境导致bbE_和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现有纯合的雄虫(BBEE)与雌虫(bbee)交配得F1 , F1随机交配得F2 , 则F2成虫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是(    )
    A . 50% B . 60% C . 40% D . 100%
  • 6. (2017高三上·东城期末) 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 B . 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 C . 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D . 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 7. (2018高三上·德化模拟)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B . 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 C . 进化过程由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 8. (2018·泰州模拟) 某地区甲、乙两岛的生态环境基本相似,乙岛上6~8月黄鼠狼活动活跃。对两岛上田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 甲、乙两岛田鼠的环境容纳量分别为52只、58只 B . 两岛6月到8月期间田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 . 捕食是6月之后乙岛田鼠数量快速下降的因素之一 D . 两岛的田鼠最终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
  • 9. (2017高三下·黑龙江模拟) 研究人员某地下洞穴的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B . 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 C . 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D . “盲鱼”之间的随机交配一定会改变基因频率
  • 10. (2018·浙江模拟) 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得到F1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F1的基因型是AABC,复制后共含8个基因 B . F1是四倍体,复制后可形成8条姐妹染色单体 C . 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形成1个四分体 D . 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2个和4个荧光点
  • 11. (2018·郑州模拟)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如果一个人体内没有致病基因,则这个人就不会患遗传病 B .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四个基因型分别为:AAaXb、aXb、Y、Y的精子,这是由于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都出现了异常所导致的 C . 害虫在接触到农药后,会产生抗药性的变异,并随着同种农药的使用,抗药基因的频率会越来越大 D . 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四倍体植株上就会结出三倍体无籽西瓜
  • 12. (2018高三上·吉林模拟) 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 . 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 . 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D . 图中4种变异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二、综合题
  • 13. (2017高三下·武汉模拟) 在有关生物进化的研究中,常从分子水平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细微差异.细胞色素C是一种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如表是多种生物中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与人的比较结果.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袋鼠

    金枪鱼

    小麦

    酵母菌

    氨基酸差别

    0

    1

    10

    21

    35

    4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以细胞色素C为参照,上述生物中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可通过比较各类生物中细胞色素C的差异来推断不同生物中遗传物质差异.从中心法则的角度分析,依据是
    2. (2) 在分子水平研究不同物种亲缘关系,更直接的方法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比较核酸:

      ①提取生物A的细胞色素C基因,加热,使DNA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TA﹣A

      ②提取生物B的细胞色素C基因,加热,使DNA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Tb﹣b

      ③在适当条件下,形成杂种双链DNA,记为A﹣B;然后加热,记录变性温度为TA﹣B

      ④计算两个变性温度TA﹣A(或TB﹣B)与TA﹣B的差值,记为M.

      上述步骤中,加热DNA形成单链过程中破坏了DNA分子的.研究发现,生物A和生物B的亲缘关系越远,计算得到的M值越大,原因是

  • 14. (2017·余江模拟) 人豆(2N=4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请分析冋答下列有关 遗传学问题.

    1. (1) 某火豆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对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

      ①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

      ②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类型属于,其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2. (2) 大豆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二种育种方法(I〜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利用方法I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这种植株由于,须经诱导染色体加倍后才能用于生产实践.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I〜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其原因是

      ②用方法II培育优良品种时,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

  • 15. (2017·长春模拟) 玉米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若9号染色体某一区段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雄配子不育而雌配子可育.请回答:

    1. (1) 该变异会使排列在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变异.

    2. (2) 现有染色体正常的糯性玉米和一条9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非糯性玉米(该玉米不含w基因),请完善下列杂交实验以判断玉米的非糯性基因是否在缺失区段上:

      ①选择上述材料进行杂交,其中(糯性/非糯性)玉米做母本;

      ②获得F1

      ③结婚分析与判断:

      若F1中非糯性:糯性=1:1则

      若F1

    3. (3) 经实验证实控制玉米非糯性的基因在缺失区段上,让上述实验中所获F1自由交配,F2中基因型为ww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