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六校联盟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

更新时间:2018-05-04 浏览次数:242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2017九上·费县月考) 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
    A .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B . 印度河、恒河——古埃及——金字塔 C . 尼罗河——古印度——甲骨文 D . 黄河、长江——中国——种姓制度
  • 2. 托马斯·卡伦德曾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窄的一隅,生活着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白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材料反映的是(    )
    A . 古希腊文明 B . 古罗马文明 C . 不列颠文明 D . 阿拉伯文明
  • 3. 下列对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高峰状况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文化发达 B . 经济繁荣 C . 教育兴盛 D . 全体居民有权参政
  • 4. 与下图有关的文明是(    )

    ①古印度      ②古希腊       ③古罗马       ④阿拉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5. 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一场改革,叫大化改新,其最大意义在于(    )
    A . 引进了中国先进文化 B .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C . 加强了日本的中央集权 D . 加强了奴隶主的统治
  • 6. 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史称亚历山大帝国。学者们认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明交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    )
    A . 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B . 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 . 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 . 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 7. 与下图相关的宗教是(    )

    A . 佛教 B . 基督教 C . 伊斯兰教 D . 道教
  • 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那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理由应与下列哪一事件相关(    )
    A . 文艺复兴 B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 新航路开辟 D . 国际工人运动
  • 9.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可以折射出作者生活时代的主流思想。《啥姆雷特》反映的主流思想是( )

    A . 专制主义 B . 封建主义 C . 人文主义 D . 禁欲主义
  • 10. 从15世纪开始,欧洲许多冒险家多次进行海外探险,寻找通往东方特别是印度的道路。那么下列哪位航海家完成了环球航行(    )
    A . 哥伦布 B . 迪亚士 C . 达·伽马 D . 麦哲伦
  • 11.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在小说《耻》中认为:白人必须偿还欠黑人的那笔耻辱的债务。与此“债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亚历山大东征 B . 麦哲伦环球航行 C . 三角贸易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12. 下图是某国历史大事年代尺,据此判断该国是(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德国 D . 法国
  • 13. 自由主义者认为:17,18世纪的英国政府是全世界的楷模,在那里议会与王室分权,国王的 专横受到限制。这一现象得益于英国颁布(    )
    A . 《权利法案》 B . 《独立宣言》 C . 《人权宣言》 D . 《共产党宣言》
  • 14. “平民一将军一平民一总统一平民”是一个人平凡而伟大的生涯故事。人们用他的名字作 为首都之名,以示纪念。他是(    )
    A . 林肯 B . 拿破仑 C . 华盛顿 D . 玻利瓦尔
  • 15. 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    )

    ①民族解放运动    ②资产阶级革命    ③国内革命战争    ④反封建专制斗争

    A . ②④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②
  • 16. 《人权宣言》被誉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主要是因为它(    )
    A . 标志着法国封建制度被彻底摧毁 B . 成为美国制定《独立宣言》的理论依据 C . 宣告了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D . 以法律形式否定了封建特权,确立了人权、法治等基本原则
  • 17. 17,18世纪英法美三国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 为了反抗殖民压迫 B . 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C . 持续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 D . 推翻了君主制
  • 18.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这里所说的“英国的变革”指的是(    )
    A . 工业革命 B . 资产阶级革命 C . 光荣革命 D . 思想革命
  • 19. (2017·句容模拟) 列宁曾说:“公社被镇压了,但鲍狄埃的《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公社的思想是指(    )

    A . 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B .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C . 人文主义思想 D . 天赋人权的思想
  • 20. “160多年(1848年)以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彻底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感,没有一个学说像她这样敢于和善于吸收人类社会不断积累的文明成果而不断焕发科学的青春。”这个学说诞生的标志是(    )
    A . 《人民宪章》的发表 B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 《国际歌》的诞生 D . 《人权宣言》的发表
  • 21. 电影《乱世佳人》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一段历史,剧中有一个“许多黑人行进在北方军队的行列中”的镜头,之所以出现这一场景主要是因为林肯政府颁布了(    )
    A . 《人权宣言》 B . 《权利法案》 C . 《宅地法》 D .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22. 1862年,林肯总统在白宫接见一位六个孩子的母亲。林肯惊喜地对她说:“原来你就是那个写了一本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位妇女就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有政治鼓动性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而林肯总统所说的“酿成一场大战”指的是(    )

    A . 美国独立战争 B .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C . 美国南北战争 D . 拉美独立运动
  • 23. 1861年,一位俄国官员在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 工业革命 B . 南北战争 C . 明治维新 D . 农奴制改革
  • 24. 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来看,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明治维新的共同作用,是它们都(    )
    A . 开辟了殖民道路 B . 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C . 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 D . 引起了世界工人运动
  • 25. 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佛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

    A . 瓦特 B . 爱迪生 C . 卡尔·本茨 D . 斯蒂芬森
  • 26. 在国际上,该品牌通常被简称为“梅赛德斯”(Mercedes),而中国内地称其为“奔驰”,台湾译为“宾士”,香港译为“平治”。它让我们联想到“汽车之父”(    )

    A . 莱特兄弟 B . 卡尔·本茨 C . 法拉第 D . 牛顿
  • 27. 近代英国政治家亨利·帕麦斯顿说:“我们没有永久的盟友和永久的敌人,我们只有经常的、永久的利益。”一战中为自身利益而望风使舵、背叛“盟友”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德国 D . 意大利
  • 28. 有人说: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被苹果砸醒后,牛顿发现了(    )
    A . 浮力定律 B . 万有引力定律 C . 相对论 D . 生物进化论
  • 29. 某校网站要开展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为主题的讨论活动,需要一位名人插图,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 . 牛顿 B . 贝多芬 C . 达尔文 D . 爱因斯坦
  • 30.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 . 但丁—《蒙娜丽莎》 B . 达·芬奇——《神曲》 C .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D . 莎士比亚——《物种起源》
二、<b >辨析题</b>
  • 31. 小史同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你认为小史同学的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b >综合题</b>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需要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材料二:这场革命导致整个欧洲封建势力的恐慌,他们和英国迅速走近,组建了一个同盟共同反对这个国家。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拿破仑这个救星出现并最终拯救了这场革命。所以拿破仑经常骄傲地宣称:“我就是革命,就是革命之子!”

    ——摘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以来影响人心改变的重要史实?
    2. (2) 材料二“这场革命”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为什么宣称自己是“革命之子”?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新领导人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日本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哪些条件?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使各种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手工工场为支撑的生产能力变得捉襟见肘。……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

    ——纪录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解说词

    材料二:《历史上最具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科学家占38位。下面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材料三: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工业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做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制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楼阁和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四: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促使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工业革命从哪个行业最先开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1870年前后科学对工业生产的不同影响。
    4. (4) 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四中“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这句话的含义。谈谈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 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末期美国迅速崛起,是美国综合实力的崛起,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领土、科技和社会等诸多方面。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美国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夏东《美国崛起因素考察及启示》

    1. (1) 材料中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有关美国崛起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