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

更新时间:2016-12-03 浏览次数:1262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单项选择题</b>
  • 1. 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  )
    A . B . C . D .
  • 2. (2017八上·道真期末) 用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 . 8.60cm B . 1.60cm C . 1.6cm D . 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 3. 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慢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你觉得列车慢慢前进,是因为你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 站台 B . 旁边的列车 C . 你坐的列车 D . 你坐的座椅
  • 4.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小 C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 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 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 5. 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  )
    A . 教室光线亮度不够 B . 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 C . 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 6. 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 .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音调越大 C . 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D .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 7. 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小明对家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了观察分析,正确的是(  )
    A . 台灯的灯罩内表面做的光滑是为了利用光的漫反射 B . 透过窗玻璃看窗外物体,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C . 酷暑房间里的冷水管“出汗”是液化现象 D .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水烫伤严重,是因为水蒸气的温度高
  • 8. 质量体积都相同的铝球、铁球和铜球,已知ρ>ρ>ρ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铝球是实心的,则铜球、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B . 若铜球是实心的,则铝球、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C . 若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D . 以上说法都不对
  • 9. 如图,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 . 靠近透镜 B . 远离透镜 C . 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 D . 保持在原来位置
  • 10. (2016八上·蚌埠期中) 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

    A .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 . 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 .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 .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 1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  )

    A . 投影仪 B . 照相机 C . 放大镜 D . 显微镜
  • 12. 小林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他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 . 一定小于L B . 一定大于L C .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D . 可能等于L
  • 13.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 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 . 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 14. 一只钢瓶内储有压缩气体,气体的密度为ρ,若从瓶子放出一半质量气体,则瓶内余下气体的密度将(  )
    A . 仍为ρ B . 变为 C . 变为2ρ D . 变为
  • 15. 一捆粗细均匀的铜线,质量约为9kg,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 . 这捆铜线的长度约为(  )ρ=8.9×103kg/m3
    A . 4m B . 40m C . 400m D . 4000m
  • 16. (2017八上·肥城期末) 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A . 一定大于20cm B . 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 . 一定小于8cm D . 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二、<b >填空题</b>
  • 17. 在下列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 (1)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轿车的速度约为33
    2. (2) 新生儿的质量为2000~5000
  • 18. 小军同学学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选填“大”或“小”),这是因为酒精在时要吸热造成的.
  • 19. 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低声细语”的“低”是指声音的
  • 20. 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三种色条合成,电视遥控器用(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
  • 21. 在横线上填写对应现象中发生物态变化的名称:北方的冬天,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地面、屋顶上有时会出现霜;晾在室外的衣服会结成冰,但结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
  • 22. 把手指斜插入盛有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手指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现象,水中部分的手指看上去变粗了,是因为圆柱形的盛水玻璃杯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对手指有作用.
  • 23. 一束光线与界面成60°角从A介质射入B介质,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折射角为.若A,B介质中,一个是空气,一个是水,则介质是空气.
  • 24. 一个质量是0.3kg的水壶,装满水的总质量是0.8kg,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的总质量是0.7kg,则水壶的容积是 m3 , 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
  • 25. 用天平称质量时,由于砝码磨损会使测量结果偏.(填“大”或“小”)
  • 26. 一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为32g,若装满酒精的总质量为28g,则瓶的容积是 cm3 . (ρ酒精=0.8×103kg/m3
三、<b >作图题</b>
四、<b >实验探究题</b>
  • 30. 下面是阳阳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过程.
    1. (1) 如图,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阳阳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选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2. (2)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将平面镜换成了,并取来了两个的蜡烛.
  • 31.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5cm.

    1. (1) 实验前,应首先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
    2. (2) 如图光屏应在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成了.(举一例即可)
    3. (3) 若用不透明的纸板将透镜左部挡住一半,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得到烛焰完整的像.
  • 32. 小刚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他的体积.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

    A.用天平测量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b所示,记录塑料球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小铁块放入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V2

    D.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e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时,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调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然后调节天平衡量平衡,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上如图a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2. (2) 实验中使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g,塑料球的体积V=cm3 , 计算出塑料球的密度ρ=kg/m3
    3. (3) 实验步骤中,步骤是可以略去的.(填序号)
  • 33.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芳芳将适量的固体碎末装在试管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将放入适量固体碎末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其目的是
    2. (2) 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
    3. (3) 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乙中所对应的固体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理由是
五、<b >简答题</b>
六、<b >综合计算题</b>
  • 35. 一辆装有6m3河沙的卡车经全长900m的大桥.空载时车的质量为6t,经过杨柳河大桥用时1min,河沙的密度ρ=2.6×103kg/m3 . 求:
    1. (1) 该运沙车通过杨柳河大桥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合多少km/h?
    2. (2) 该运沙车所装的河沙质量是多少?
  • 36. 明明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明明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多少?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两位小数)
  • 37. 如图,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同种的小石头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到瓶子里,水面上升带瓶口,乌鸦喝到了水.瓶子的容积为550mL,内有0.2kg的水.求:乌鸦投入瓶中的石块的体积和石块的质量(石块密度为2.6×103kg/m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