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18-04-24 浏览次数:267 类型:月考试卷
一、<b >选择题</b>
  • 1. 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A . 侵略与反抗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 近代化的探索 D .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
    A . 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B . 颁布《土地改革法》 C .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D . 抗美援朝
  • 3. 下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D . 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4.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 三大改造的完成
  • 5. 下列与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无关的是(    )
    A . B . C . D .
  • 6. (2017八下·濮阳期中)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战争的结局,你写篇社论,你会写(    )

    ①粉碎了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②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④显示了美国的实力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7. 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的是(    )
    A . 黄继光 B . 邱少云 C . 罗盛教 D . 杨根思
  • 8. 毛泽东写诗篇赞扬彭德怀的作战精神:“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下列彭大将军参与的对外战争(    )

    ①南昌起义

    ②百团大战

    ③转战陕北

    ④抗美援朝

    A . ①② B . ②③ C . D . ②③④
  • 9. 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和肃清残余武装和土匪、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学习的主题应是(    )
    A . 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B . 巩固新生政权 C .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 10.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l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 .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 土地改革的影响
  • 11. 1950年,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    )
    A .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2.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
    A . 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 .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 . 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 13. 下列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是(     )

    A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B . 建成武汉长江大桥 C . 东北工业基地形成 D . 大庆油田的建成
  • 14. 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    )
    A .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 .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喜悦 C .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后的欣喜 D . “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以上内容出自(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 16. 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我国“一五”计划实施期间社会状况的是(    )
    A . 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 . 港澳回归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C . 誓做抓革命的闯将,争当促生产的模范 D . 粮补机补助幸福,医保社保保平安
  • 17. 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 . 手工业合作化 B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 “一五”计划 D . 土地改革
  • 18. 阅读下表,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

    71、8%

    6、9%

    0、7%

    1、5%

    19、1%

    1956

    7%

    0、1%

    7、3%

    53、4%

    32、2%

    A . 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 . 土地改革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三大改造
  • 19. 如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 . 开展“大跃进”运动 C . 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20. “1955年,……孙荣光入资参股,‘荣光’成为国营照相馆,并被一分为二。其中一间被孙荣光的儿子继承,经历过几次搬迁后,成了现今坐落于下街子的永川照相馆。”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包括(    )

    ①孙荣光的照相馆被没收           ②该照相馆走过“公私合营”的道路

    ③这是走合作化道路的典型表现     ④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二、<b >非选择题</b>
  • 2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向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材料二: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材料三:“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1. (1) 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纲领?它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2. (2) 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令人激动的场景发生的时间?请说说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 (3)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三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之间的关系。
  • 22.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内要肃清反革命势力、巩固政权,外要反击外来侵略的重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二: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①_________》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三: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谁?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2. (2) 材料二①横线处是哪部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是我国进行什么改革的依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
    3. (3) 从材料二看党和国家实行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中概括这次改革完成的意义?
    4. (4)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给它们概括一个主题名称。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时期的工业建设成就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材料三:(如下图)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图中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该时期的工业成就有何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分析当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3. (3) 材料二中的“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目的。
    4. (4) 材料三反映的是三大改造的哪一领域?采取了怎样的改造方式?新中国政府对其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