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顺义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2-25 浏览次数:262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下面一幅书法作品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洛神赋》选帖。赵孟頫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下列对这幅书法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赵孟頫行书代表作,字体行中兼楷,博采众长,用笔精到。 B . 这幅作品笔法蕴藉沉稳,酣墨淋漓,具有不激不厉的平和书风。 C . 字的结构端正匀称,点画比较丰腴,端美中具俯仰生姿的体势。 D . 这幅作品运笔圆润灵秀,优美潇洒,圆活遒媚;布局疏密有致。
  • 2. 下面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的诗歌《白马篇》(节选),诗歌描写的是边塞游侠少年形象。下列对其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A . “剽”字的读音是:piāo。“卑”字共8画,第五画是横。 B . “狡捷”二句,诗人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游侠儿的敏捷灵巧,勇猛轻疾。 C . “弃身”四句,诗人运用反问手法,揭示出游侠儿具有崇高思想品德的内心世界。 D . “捐躯”二句,诗人以比喻手法表现游侠儿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待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一样。
  • 3. 下面是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描写语句,对其出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选自《范爱农》 B .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选自《狗·猫·鼠》 D .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选自《藤野先生》
二、<b >语言表达</b>
  • 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魏晋是一个特例独行的时代,是一个真性情的时代,是一个真正文人的时代。魏晋犹如一颗明珠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闪光。“魏晋风骨,风流天下”。中国历史上的才子与魏晋的才子有着触目惊心的不同 , 他们率性自然,任性而为,活的真实,活的绚烂!魏晋名士,魏晋风骨值得我们去尊重,去仰视。他们不追求名利和荣华富贵,他们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在权贵面前奴颜媚骨,不随大流博得世俗的赏识;他们有宏大的理想,即便在现实中无法实现,即便悲哀、消沉,但心中却永不放弃,用文人的责任和骨气竭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风骨,这种精神,①_______总是显得那么另类,那么格格不入,②_______在物欲横流的今天,③_______时常会让我们感动回味……

    1. (1) 文中划曲线句表达不当,请根据文意修改这个句子。
    2. (2) 在文中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总是显得那么另类,那么格格不入,②在物欲横流的今天,③时常会让我们感动回味……

三、<b >外国名著</b>
  • 5. 苏轼在《晁错论》一文中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在阅读名著时,我们常有同样的感受。请挑选你熟悉的一部文学名著,结合主人公的经历说说其事迹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100字左右)
  • 6.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的代表作,主要讲述号潜艇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下面《海底两万里》的连环画,表现了尼摩船长性格特点是

四、<b >诗歌鉴赏</b>
  • 7.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然后写下了这首诗。

    1. (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要求:说明理由)
    2. (2) 阅读划曲线诗句,发挥想象,描绘出这几句诗所构成的画面。
    3. (3) 古诗词中描写“海”的诗还有很多,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江春入旧年”,李白的《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天涯共此时”等。(要求写出诗歌原句)
五、<b >文言文阅读</b>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1) 下列各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是陋室        先王之道,为美 B . 谈笑鸿儒      吾十五而志于学 C . 入帘青      子夏问孝。子曰: D . 无丝竹乱耳    学而时习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 (3) 人们常用“诗豪”评价刘禹锡,你是否认同刘禹锡作品风格具有豪气?结合《陋室铭》及下面的【链接材料】加以阐释。

      【链接材料】

      ①刘禹锡,字梦得,世为儒。工文章,善五言诗。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禹锡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于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禹锡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刘禹锡)

      ③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刘禹锡)

      ④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

六、<b >综合性学习</b>
  • 9. 阅读下列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计算机仿真系统。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甲】_______(a.全新;b.崭新;c.簇新)的人机交互方式,通过调动用户各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从而享受更加真实的、身临其境的体验。在国家政策支持与鼓励下,如今VR已经应用到房产、酒店、餐饮、旅游、汽车、医疗、交通、教育、人文、游戏娱乐等行业中。VR之于大众,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的体验未曾实现过的愿望,是一项能够帮助众多人梦幻成真的技术;之于企业,是一项能够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实现收益最大化的营销技术;之于文物,它能做到展现生动化,文物价值普及化、保护力度加强化的多重益处;之于教学来说,它是一把利器,可以将物理、生物、天文学等学科知识,通过模拟虚拟现实场景,融入视觉、听觉等沉浸式感观感受,让传授知识变得更生动有趣,互动感更强。VR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今天的VR系统在2030年将无处不在。

    【材料二】

        参考消息网5月23日报道 港媒称,想要欣赏著名的兵马俑,游客不再需要亲自前往西安了。借助虚拟现实之旅,您可以在家舒舒服服欣赏兵马俑。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作为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在2200多年前被埋入地下。如今网友们可以在360度虚拟互动技术的帮助下,从各种角度欣赏兵马俑。这一虚拟游览网站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正式上线,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百度百科”合作推出。这种200亿像素全景展示技术类似于“谷歌街景”地图。游客能够“行走”在一号坑与三号坑内的兵马俑之间,可以更近距离观察这些古老的雕像。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侯宁彬说,虚拟现实网站提供了“【乙】________(a.融合;b.连结;c.沟通)文化与技术、结合古老智慧与现代文明”的途径。

    【材料三】

        2015年4月,手机百度在爱奇艺、腾讯视频等站上传了一段虚拟现实技术新品宣传视频,视频中演示了手机百度疑似即将推出“神灯搜索”的新功能。四种生活场景视频以全息投影的形式立体展现在用户面前,同时用户可以与之进行实时互动,实现更加直观、智能的搜索体验。当用户在厨房做饭时,可以跟着手机百度投出的全息影像厨师一步步学习烹饪技巧,根据需要,用户可以手动调节影像大小。而在用户订电影票时也可唤醒“神灯搜索”,通过语音搜索“最近什么电影好看啊”,手机百度就会立即投出近期热映的帕丁顿熊全息影像,同步提供预告片、附近影院、场次、座位等推荐,帮助用户完成在线选座。【丙】________(a.邯郸学步;b.依样画葫芦;c.如法炮制),外出时,用户能用手机百度预订就餐地点、用餐位置等,而在家里,孩子们也能通过手机百度动态的立体影像,更生动地认知世界。而未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还会有更多品牌入驻神灯搜索,为用户创造更多便捷好玩的功能和沟通可能性。

    1. (1) 下面对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可以使学生更轻松地接受知识。 B .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博物馆建设中可以增强文物的学术价值。 C .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更好的认知感受。 D . 虚拟现实技术可帮助企业更减轻生产负担进而提升经济效益。
    2. (2) 在文中【甲】【乙】【丙】处选择词语填入横线处。

      ;乙;丙

    3. (3) 不少网友在看过视频后都纷纷表示,“神灯搜索太黑科技了,很想立刻感受一下”。请你结合上述对虚拟现实技术的介绍,说明“黑科技”应具备哪些特点。
七、<b >现代文阅读</b>
  • 10. 阅读当代作家毕淑敏的散文《呵护心灵》,完成小题。

    呵护心灵

    毕淑敏

        那一年我17岁,在西藏雪域的高原部队当卫生兵,具体工作是做化验员。

        雪山上的条件很差,没有电,许多医学仪器都不能用。化验血的时候,只有凭着眼睛和手做试验,既辛苦,也不易准确。

        一天,一个小战士拿了一张化验单找我,要求做一项很特别的检查。医生怀疑他得了一种很古怪的病,这个试验可以最后确诊。

        试验的做法是:先把病人的血抽出来,快速分离出血清。然后在56摄氏度的情形下,加温30分钟。再用这种血清做试验,就可以得出结果来了。

        我去找开化验单的医生,说,这个试验我做不了。

        医生问:为什么?

        我说,你想啊,整整半个小时,要求56摄氏度分毫不差。要是有电暖箱,当然简单了。机器的指针旋钮一应俱全,把温度和时间定死,一按电钮,就开始加温。时间到,红色指示灯就亮了,大功告成。但是没有电,你就抓瞎没办法。我又不能像个老母鸡似的把血标本揣在身上加温。就算我乐意干,人的体温也不到56摄氏度啊。

        医生说,化验员,想想办法吧。要是没有这个化验的结果,一切治疗都是盲人摸象。

        我是一个好心加耳朵软的女孩。听了医生的话,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仔细琢磨了半天,想出一个笨法子,就答应了医生的请求。

        那个战士的胳膊比红蓝铅笔粗不了多少,抽血的时候面色惨白,好像是把他的骨髓吸出来了。

        前面的步骤都很顺利,我开始对血清加热。

        我点燃一盏古老的印度油灯,青烟缭绕如丝,好像有童话从雪亮的玻璃罩子里飘出。柔和的茄蓝色火焰吐出稀薄的热度,将高原严寒的空气炙出些微的温暖。我特意做了一个铁架子,支在油灯的上方。架子上安放一只盛水的烧杯,杯里斜插一根水温计,红色的汞柱好像一条冬眠的小蛇,随着水温的渐渐升高而舒展身躯。

        当烧杯水温到达56摄氏度的时候,我手疾眼快地把盛着血清的试管放入水中,然后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温度计。当温度升高的时候,就把油灯向铁架子的边缘移动。当水温略有下降的趋势,就把火焰向烧杯的中心移去,像一个烘烤面包的大师傅,精心保持着血清温度的恒定……

        说实话,这个活儿真是乏味透顶。凝然不动的玻璃器皿,枯燥单调的搬移油灯,好像和一个3岁小孩下棋,你既不能赢又不能输,只能像木偶一样机械动作……

        时间艰难地在油灯的移动中前进,大约到了第28分钟的时间,一个好朋友推门进了化验室。她看我目光炯炯的样子,大叫了一声说:你不是在闹鬼吧,大白天点了一盏油灯!

        我瞪了她一眼说,我是在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正像孵小鸡一样地给血清加温呢!

        她说,什么血清?血清在哪里?

        我说,血清就在烧杯里啊。

        我用目光引导着她去看我的发明创造。当我注视到水银计的时候,看到红线已经膨胀到70摄氏度的范畴,劈手捞出血清试管。就在我说这一句话的工夫,原本像澄清茶水一般流动的血清,已经在热力的作用下,凝固得像一块古旧的琥珀。

        完了!血清已像鸡蛋一样被我煮熟,标本作废,再也无法完成试验。

        我恨不得将油灯打得粉碎。但是油灯粉身碎骨也于事无补,我不该在关键的时刻信马由缰。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办?空白化验单像一张问询的苦脸,我不知填上怎样的答案。

        最好的办法是找病人再抽上一管鲜血,一切让我们重新开始。但是病人惜血如命,我如何向他解释理由?就说我的工作失误了吗?那是多么没有面子的事情!人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化验员,这不是自己抹黑吗?

        想啊想,我终于设计出了如何对病人说。

        我把那个小个子兵叫来,由于对疾病的恐惧,他如惊弓之鸟战战兢兢。

        我不看他的脸,压抑着自己的心跳,用一个17岁女孩可以装出的最大严肃对他说:我已经检查了你的血,可能……

        他的脸刷地变成霜地,颤抖着嗓音问,我的血是不是有问题?我是不是得了重病?

        等待检查结果的病人都如履薄冰。我虽然年轻,也很懂得利用这种心理。

        这个……你知道像这样的检查,应该是很慎重的,单凭一次结果很难下最后的结论……

        说完这句话,我故意长时间地沉吟着,一副模棱两可的样子,让他在恐惧的炭火中慢慢煎熬。直到相信自己已罹患重疾。

        他瘦弱的头颅点得像啄木鸟,说,我给您添了麻烦,可是得了这样的病,没办法……

        我说,我不怕麻烦,只是本着对你负责,对你的病负责,还要为你复查一遍,结果才更可靠。

        他苍白的脸立刻充满血液,眼里闪出星星点点的水斑。他说,化验员,真是太谢谢啦,想不到你这样年轻,心地这样好,想得这么周到。

        小个子兵说着,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撸起袖子,露出细细的臂膀,让我再次抽他的血。

        我心里窃笑着,脸上还作出不情愿的样子,很矜持地用针头扎进他的血管。这一回,为了保险,我特意抽了满满的两大管鲜血,以防万一。

        古老的油灯又一次青烟缭绕,我自始至终都不敢大意,终于取得了结果。

        他的血清呈阴性反应。也就是说——他没有病。

        再次见到小个子兵的时候,他对我千恩万谢。他说,化验员啊,你可真是认真啊。那一次通知我复查,我想一定是我有病,吓死我了。这几天,我思前想后,把一辈子的事想过了一遍。幸亏又查了两次,证明我没病。你为病人真是不怕辛苦啊!

        我抿着嘴不吭声。

        后来领导和同志们知道了这件事,都夸我工作认真并谦虚谨慎。

        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为自己当时的灵动机智而得意。

        我的年纪渐长,青春离我远去。机体像奔跑过久的拖拉机,开始穿越病魔布下的沼泽。有一天,当我也面临重病的笼罩,我对最后的化验结果望穿秋水的时候,我才懂得了自己当年的残忍。我对医生的一颦一笑察言观色,我千百次地咀嚼护士无意的话语。我明白了当人们忐忑在生死的边缘时,心灵是多么的脆弱。

        为了掩盖自己一个小小的过失,不惜粗暴地弹拨病人弓弦般紧张的神经,我感到深深的懊悔。

        假如今天我出了这样的疏忽,我会充满歉意地对小个子兵说,对不起,因为我的粗心,那个试验做坏了。现在我来重新做。

        我想他也许会发脾气的,斥责我的不负责任。按照四川人的火爆脾气,大骂几句也有可能。我会安静地倾听他的愤怒,直到他心平气和的那一瞬。我相信他还会撸起袖子,让我从他比红蓝铅笔粗不了多少的胳膊上抽血……也许他会对别人说我是一个蹩脚的化验员,我会微笑着不做任何解释。

        我们可以吓唬别人,但不可吓唬病人。当我们患病的时候,精神是一片深秋的旷野。无论多么轻微的寒风,都会引起萧萧黄叶的凋零。

        让我们像呵护水晶一样呵护病人的心灵。

    1. (1) 作者从为小战士做化验的事件中获得了人生感悟,请简要说明这其中作者所经历的过程。每条陈述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章结尾语句写得比较含蓄,“当我们患病的时候,精神是一片深秋的旷野。无论多么轻微的寒风,都会引起萧萧黄叶的凋零。”请你解说这句话的内在含义。从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概括一个典型人物的事迹谈谈你对“呵护心灵”的认识。
    3. (3) 作者选择西藏雪域高原军旅生活中的一件事表达主旨,既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如果你有机会与作家毕淑敏探讨关于本文思想内容或表达艺术的问题,你会提什么具体问题,请结合本文内容陈述理由。
  • 11. 阅读《淬炼智慧的火花》,完成题小题。

    淬炼智慧的火花

        ①瞬息爆发的闪电,可以照亮静谧的夜空;突然萌生的灵感,激发人们创作不朽篇章。在科学研究领域,偶然迸发的智慧火花,往往能催生意想不到的创新。

        ②回溯科技史,那些曾经点亮文明星空的光亮,至今令人难忘。阿基米德发现浴盆里的水因自己坐入而外溢,顿悟测量王冠中黄金成分的办法,提出浮力定律;瓦特看到壶盖被水蒸气推开,脑海中闪过电光火石般的灵感,继而开创了蒸汽时代。不少真理的探索、创造的诞生,看上去竟然得益于偶然事件。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想要在科学上有所作为,只需等待偶然迸射的智慧火花呢?

        ③其实不然。智慧之火花,恰恰是长期砥砺实践的结晶。马克思曾对此作过一个比喻,“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为例,以往人们总是把它和苹果落地的偶然性联系在一起。其实在这之前,伽利略、开普勒就分别在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领域研究出了斐然成果。“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继承前人成就,悉心钻研力学与天文学,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日渐深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苹果落地的现象才会在他的心中激荡起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伽伐尼发现电流的故事,令人深思。一次,他无意中把一只解剖的青蛙放在静电机旁的桌上,一位助手用解剖刀触及蛙腿的神经时,发现蛙腿突然收缩,另一位助手则发现静电机突然放出火花。面对奇特未知的现象,助手们也只是感到惊讶而已,但博学多才的伽伐尼却被其中的奥妙紧紧攫住。从此他锲而不舍地钻研,终于为电流和电池的研究开辟了道路。现实中,从火花到燃烧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如果自身不是可燃体,即便四周火花飞溅,也无法持续释放光与热。智慧的火花来之不易,只有及时为它添火加柴,才能点燃梦想和希望,照亮探索科学真谛的道路。

        ⑤“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点燃智慧的火花,还应保持敏锐,葆有时不我待的忧患意识。正因此,面对稍纵即逝的灵思妙想,不少人的办法是“先捉住、再消化”。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总是随身带着小本子和笔,随时为作诗储备矿藏;发明家爱迪生,经常记录新鲜题目和见解,然后再回过头来翻阅、思考。苏东坡诗云:“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捕捉智慧的火花并非易事,这离不开枕戈待旦的警觉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⑥勺水渐积成沧海,拳石频移作泰山。从经年累月的潜心钻研、电光火石的灵感乍现到熊熊燃烧的智慧火焰,人类取得的累累硕果背后,都历经了一番煅烧、冶炼的过程。笃信实践出真知、勤奋出灵感,积蓄沉潜的韧劲儿,智慧的火花必能在我们身边频频闪耀。

    (来源:人民网)

    【注释】淬(cuì)炼:指反复经受考验,磨练。工艺中,淬炼即把加热至红热的金属(如钢)立刻浸入冷水,增加物体的强度和硬度,减小物体的韧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我)急忙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歌,恐怕稍有延迟,那清丽的景色便从脑海中消失,再也难以描摹。

    1. (1) 文章作者针对“淬炼智慧的火花”的观点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请结合文本有条理地阐释。
    2. (2) 在第③段结尾横线处填入总结性语句。
    3. (3) 从下面所给材料中任选一项,说说它可以证明本文的什么观点,并结合该材料阐述理由。

      A.李冰,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都江堰的河工技术竹笼也与李冰的一次深入基层,了解民众疾苦有关。一次,李冰到都江堰灌区走访,坐在河边与一位洗衣妇女摆龙门阵。突然一个大浪打过来,放在洗衣妇女旁边水中的竹篮被水冲得东倒西歪,眼看就要被冲走,李冰正准备帮洗衣妇提起来,只见洗衣妇不慌不忙的从水中摸了一个鹅卵石,放在篮中,然后无论水怎样冲,竹篮都稳稳当当的在那里。李冰从这件事上得到启发,回去之后,命人编织了竹笼,然后往里面填充了卵石,用以隔水截流,效果非常好,这就是后来被长期沿用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的竹笼技术。

      B.科学家的使命在于探索未知。从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天起,创新就已经深深烙入袁隆平的人生信条里。1960年7月,一株“鹤立鸡群”的高产异型稻株,吸引了湘西安江农校教师袁隆平的目光。第二年春天,他把变异稻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这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就像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了航标一样,袁隆平立即把科研的重心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袁隆平的智慧火花在那一刻点燃。多年后,他的弟子说,“袁老师绝不是第一个见到异型稻株的人,但却是第一个找到其本质规律的人。也正因为他敢于打破常规,才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八、<b >命题作文</b>
  • 12.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下列连环画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请你发挥想象力,完整叙述这个故事。(字数600-800)

    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出入非常不方便,很是发愁。于是……

    题目二:请将“________最美丽”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600-80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