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石景山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8-02-25 浏览次数:188 类型:期末考试
一、<b >综合性学习</b>
  • 1. 班级开展以“中华饮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同学除进行专题研究外,还根据收集整理的材料设计了一些学习任务。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 (1) 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中国传统饮食的“八大菜系”。八大菜系都是用省份的简称命名的。请你根据下图和提示信息,判断图中的甲、乙分别是哪两种菜系。

      提示信息:

      甲:①水泊梁山。

      ②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乙:①三国蜀汉。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2. (2) 第二组同学向大家讲述“书里那些印象最深刻的美食”。下面是他们选取的两个片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材料一】

      无论多深的巷子,看到一块锅盖面的招牌,一口烧得滚滚冒热气的大锅,进去坐定就是了。一屉蟹黄汤包,一盘肴肉,蘸点镇江香醋,就着鲜嫩的姜丝细细品味,然后面煮得了,连汤带水地来上一碗,jīn dao,喷香,再冷的天气全身都是暖暖的,再远的路也能走下来。

      面条一定是用粗竹杠跳压出来的面皮细切出来的,下面时一定是大锅里飘着一只小锅盖,汤料一定是老板用酱油和十几味中药香料精心熬制的,入碗后一定会有味道独特的浇头相配。这就是锅盖面,是镇江人味蕾的最爱。

      【材料二】

      北平的奶酪,是日常吃的一种冷饮小甜食。做酪所用原料主要是不掺水的纯牛奶,再加上适量的酒酿和糖,一碗一碗的用炭火来烤,到了某种程度,再用冰来凝结。真是莹润如脂,入口甘沁,冷香绕舌!饭后喝上一碗,真能化食jiě  nì,更是醒酒的无上妙品。

      除奶酪外,还有奶卷、奶饽饽。奶卷是用牛奶结成皮子,卷上山楂糕,或是黑白芝麻白糖馅儿。一边卷山楂糕一边卷芝麻的,叫鸯鸳馅,您听这个名儿多雅致?雪白的小磁盘放上三寸来长、外白里红、腴润如脂的奶卷,甭说吃,看着就令人馋涎欲滴了。奶饽饽有芝麻白糖馅儿,也有枣泥馅儿的。因为这是精细小吃,豆沙馅儿就上不了台盘了。奶饽饽是用稍厚点的奶皮子放在模子里,包上馅再磕出来,有方有圆,有梅花点子,有同心方胜,您要是到奶酪铺去喝酪,只要伙计把奶卷、奶饽饽往上一端,没有人不想拈两块来尝尝的。

      另外还有一种奶油小吃“奶乌他”,是最上品的甜食。亲常用它来奖励我的。奶乌他每块有象棋子一样大小,分乳黄、水红、浅碧三色,用小银叉叉起来往嘴里一送,上膛跟舌头一挤,就化成一股乳香馥郁的浆液了。

      ①对文中划线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喷(pèn)  蕾(lěi)  “母”字的笔顺是:竖折、横折钩、点、横、点

      B.喷(pèn)  蕾(léi)  “母”字的笔顺是:竖折、横折钩、横、点、点

      C.喷(pēn)  蕾(lěi)  “母”字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折、点、横、点

      D.喷(pēn)  蕾(léi)  “母”字的笔顺是:横折钩、竖折、横、点、点

      ②请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③【材料二】第二段前三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④请你说说【材料二】第二段画线短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 (3) 第三组同学研究“美食与文化”。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可见烹饪,的确是有些学问的。①________做事情、做学问亦如是。人的思想虽然有所不同,但还是可以相反相成的。孔圣人也曾问道于老子,可见思想、言论虽相去甚远,也总有共通之处。“味”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其哲学上的应用也是屡见不鲜,无论是伊尹借“味”的原理来教导商汤如何治国,还是先秦思想家鹖冠子说的“气”从“味”中产生的“味者,气之父母也”,又或是苏轼对能“知味”而“值那一死”,可见“味”在中华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②__________烹饪是如此,处事也是如此,孔子所谓的“和而不同”强调的正是在保持自我个性精神基础上的和谐统一。古人谈论饮食中的“味”,往往其中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确实是有种别样的意境。

      【甲】《淮南子·说林训》有句话:“水火相憎,鏏(wèi)在其间,五味以和”。水和火本来是不相容的,但是用装有水和食物的小锅放在火上却能煮成五味俱全的美食。

      【乙】《古文尚书·说命》中提到“若作和羹,惟尔盐梅”,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好咸酸二味,调和之道蕴藏其中。俗语“五味调和百味香”同样也说明了调和的重要性。

      A . ①【甲】   ②【乙】 B . ①【乙】   ②【甲】
    4. (4) 第四组同学研究“美食与对联”。请任选其中一副对联,将其补充完整。

      【甲】上联:美味招来天

      下联:佳肴洞中仙

      【乙】上联:楼中饮兴因

      下联:情为晚霞

    5. (5) 第五组同学研究“美食与书法”。下面是他们选取的几幅关于佳肴美酒的作品,请你判断哪一幅是苏轼的行书,并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甲】

      【乙】

      【丙】

  • 2. 阅读下面的故事,将苏东坡或苏小妹的回文诗抄写在答题卡上。

    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忽然有人送来苏小妹的丈夫秦少游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竟是一首怪诗(图一)。苏小妹立即悟出其中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苏氏兄妹才思敏捷,当即提笔各写了一首回文诗(图二,图三),派人送与秦少游。

    图一

    图二

    图三

二、<b >句子默写</b>
  • 3. 根据下图提供的有关信息,将恰当的诗句填入空格中。

    (范仲淹《渔家傲》)     ②(李清照《渔家傲》)

    (北朝民歌《木兰诗》)   ④(陆游《游山西村》)

三、<b >诗歌鉴赏</b>
  • 4.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1) “校园诗词大会”中,“文字线索题”的环节扣人心弦。而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也颇费心思。下面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能让答题者锁定答案。

      A.这两句出自一首宋词,该词牌又名“村意远”“水晶帘”“江神子”。

      B.本诗作者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极高成就,也是著名的美食家,写下了不少传世的美食佳作,用他的别号命名的菜肴极多。

      C.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

      D.

    2. (2) 苏轼酷爱饮酒,在他的3458首诗词中,仅“酒”字就出现了826次。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都与酒相关。“校园诗词大会”中设置了“飞花令”游戏,关键字是“酒”,请你写出其他诗人笔下含有“酒”字的两句诗(或词)。
    3. (3) 结合《江城子·密州出猎》和下面链接的《祭常山回小猎》,简要说明这两首诗词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祭常山回小猎

      青盖前头点皂旗 , 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 , 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①这首诗与《江城子·密州出猎》为苏轼的同题材作品,所写地点一样,所描写的出猎场面一样。②青盖:青色的车篷。③皂旗:黑旗,此指打猎的马队。④西凉簿:官名,代指晋朝书生将军谢艾,本书生,善用兵,胜仗无数。⑤白羽:即白色的羽扇,儒将所持。

四、<b >文言文阅读</b>
  • 5. 阅读《活板》,完成小题。

    活板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 (1)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火烧坚           藉第毋斩 B . 火炀之         瞬息可 C . 有奇字无备者     睿无北伐之志 D . 不沾污           盖追先帝之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唐人尚未盛为之。

    3. (3) 《活板》与下面链接材料在介绍操作程序时有什么区别,试作简要分析。

      腊月早梅,清晨摘半开花朵,连蒂入瓷瓶。每一两用炒盐一两洒入,勿用手抄。坏箬叶、厚纸密封。入夏取开,先置蜜少许于盏内,加花三四朵,滚水注入,花开如生,冲茶,香甚可爱。——《养小录·暗香汤》

五、<b >现代文阅读</b>
  • 6.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冬至节历史悠久。周代以十一月为正,已有祭神仪式。秦代沿其制,也以冬至为岁首,这就是把冬至视为“过年”“过小年”的历史原因。南北朝时,民间有拜父母之礼,吃赤豆粥以辟邪之俗。唐宋时,冬至与岁首并重。明清仍承冬至过节习俗,节日期间,有祭天、祭祖、送寒衣、宴饮、腌制鱼肉等习俗。

        冬至节,节日饮食有鲜明的冬令特点。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谚。认为冬天寒冷,耗热量多,应该多吃有营养的食品,饺子、馄饨是冬令佳品。朝鲜族在冬至日必须吃冬至粥。福建有冬至吃糯米丸之俗。“前数日,阖家老幼,将糯米粉制成银锭、银圆、荸荠等形。初作时,必先搓小丸,俗称搓丸。冬至早晨,将所制糯米食品,用红糖拌匀,祀神祭祖之后,合家分食。”(选自《中华全国风俗志》)北方地区喜欢在冬至前后腌制酸菜,南方地区在冬至后腌鱼腌肉。

    【材料二】

        腊八节,又名成道节。中国远古时期,“腊”本是一种祭礼,自从佛教传入后,腊八节才确立了节日具体时间,加入了吃腊八粥的内容。据传,释迦牟尼苦修时,曾饿倒于地,幸得一位牧羊女以大米奶粥喂食,才免于饿死。后于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佛门弟子为纪念此事,在腊八这天作佛会,熬粥供佛或施粥贫者;民间也做腊八粥,或阖家聚食,或祀先供佛,或分赠亲友。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扬枝洒浴。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清嘉录》卷十二:“八日为腊八,居民以菜果入米煮粥,谓之腊八粥。或有馈自僧尼者,名曰佛粥。”腊八粥的用料各地有异,但多选用大米、糯米、菱角米、栗子、红豆、红枣、核桃仁、松子等混合制作而成。

    【材料三】

        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年夜饭。年夜饭讲究全家团聚。为此,外出的人纷纷回家过年,没有回来的人,也要给他留一个座位,摆上碗筷,象征他也回家团聚了。吃年夜饭的时间多选择在夜间,取一家团聚不被打扰之意。年夜饭席中一定有酒有鱼,取喜庆吉祥、年年有余之意。人们吃年夜饭不仅要吃饱,还要喝足,即使是平日不许沾酒的小孩,此时也可品尝酒水。中原及北方广大地区还要在除夕吃饺子,在包饺子时,要往其中置钱、糖、枣等,祈求好运。正月初一客人来拜年,主妇先敬茶一杯。清代叶调元《汉口竹枝词》云:“殷勤留坐端元宝,九碟寒肴一暖锅。”注云:“正月饮茶饮酒用元宝杯,谓之端元宝。”元宝杯绘有元宝或钱币图形,以示吉祥发财之意。后来用元宝茶,一般取红枣沿腰切口,四周嵌入瓜仁,冲白糖开水。春节期间待客以元宝茶的风俗也相当普遍,如民国四年刊《汉口小志》:“拜年客来,多留吃元宝茶,或摆果盒以待。”果盒中装有年糕、蜜枣、糖莲子、柿饼等,分别寓意年年高升、早生贵子、连生贵子、事事如意。

    【材料四】

        元宵节一向为社会各阶层民众所重视。该日为满月,满月象征团圆、美满。是日,要进行祭天,合家团圆,祈求丰年。《明宫史》记载:“正月初九日后,吃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为果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很多人以为元宵又称汤圆,其实不然。从地域来看,元宵的叫法主要在北方,汤圆的叫法多在长江流域以南。做元宵,首先需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简而言之,元宵是滚出来的。而汤圆是包出来的,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包进糯米团中。上海的汤圆独具特色,甜汤圆蜜渍香泛,溅齿流甘,甜得不知道什么叫甜了;咸汤圆,肉馅精纯,肥瘦适当,切剁如糜,膏润芳鲜。另有一种鸡肉芥菜的,看似碧玉溶浆,清汤浅摇,袅袅然一种菜根香味暗涌。

    1. (1) 从上面四则材料中,你发现中国的年节食俗有怎样的特点。
    2. (2)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作者是如何把年节食俗说得有根据、令人信服的。
  • 7.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国庆刚过,清华附小六(4)班公众号推送的课题研究报告集《当小学生遇见苏轼》刷爆了朋友圈,但也引发了人们的质疑(材料一)。在质疑声中,记者走进学校,向教师当面求解(材料二)。

    【材料一】

        《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这篇报告似乎有了论文的要素,但是读完却让人十分担忧。首先是关于学养。这项研究究竟有多少是孩子们独立完成的?文中需要用的分词方法、词频统计、电子书和纸质书的对比等,有多少真的是“我”和同学们独立做到的?这篇报告行文中最常出现的是“我和爸爸”,如果“爸爸”是重要参与者,就应当作为合作者出现;即便不出现,也需要通过致谢,来诚实反映所有人该有的贡献。另外,从公众号推送贴出的聊天记录看,两位老师显然在搭建框架和行文的具体过程中有无数参与,但文末并没有对老师的贡献表示感谢。目前的署名(5个同学)就是教十多岁的孩子从小养成将别人的工作当作自己的来报告的习惯。如果有孩子将来真以学术为业,无论他们多么有才华,单单将别人的贡献写成自己的,就足以断送他们的学术生命。

        其次,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健康。在这个年纪,国庆中秋双节,他们不该跟着父母一起、和小伙伴一起出去游玩吗?不该奔跑、欢笑、出汗吗?公众号介绍,孩子们自愿结成研究小组,加班划线工作。图片中聚精会神的八个孩子,有四个戴着眼镜。很多学科都要做研究,意味着这些孩子将长期并频繁使用电脑和手机。因此,近视、颈椎病、腰椎病低龄化应该是自然后果。

        还有,小学阶段,孩子们正是展露才华和志趣的时候,但是如果孩子的天分在舞蹈、在音乐、在运动,却不得不天天被逼着做课题,如果报告质量决定了孩子的成绩,那么良好的初衷很可能带来了“不会爬树的鱼不是好猴子”的评估错误。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学校、老师的初衷都是好的。小学阶段也并非不可以对孩子的研究能力进行培养,但可能更多要从基础的、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的能力做起。确实学有余力的孩子,他们可以参与力所能及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必须是自愿的。纪念苏东坡,简简单单带着孩子们一起品味几首美好的诗词,或者去吃顿东坡肘子是否更有乐趣?但愿家长老师们,可以静静观察、等待,让这些花朵儿静静地、慢慢地绽放。

    (北大教授  沈艳)

    【材料二】

    记者:研究是孩子做的,还是父母老师捉刀?

    教师:在学习数学的“统计”时,学生已经接触了调查问卷法等研究方法,包括信度、效度等统计学知识。某些研究能力,孩子确实没有,有家长教孩子做折线统计图,有家长帮忙将问卷导入“问卷星”网站,有家长帮忙做高频词检索,然后学生利用课上知识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内容仍为学生个人完成。老师主要扮演论文指导角色。学生选题的最大问题是太大,比如“苏轼诗歌风格研究”,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修改。长假期间,老师随时等着孩子们的问题,不断为孩子们打磨研究报告。

    记者:小学生研究苏轼是否揠苗助长?

    教师:小课题研究基于本校学生特点、清华资源、附小历史,帮助孩子将兴趣转化成为实际成果,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这届孩子们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先后做过十几次课题研究,包括“种子生长日记”“地铁雾霾影响”等。在写“种子日记”时,学生需每天记录种子的生长速度、叶子变化等,再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一些学生从中理解了平均数的概念。

    今年适逢苏轼诞辰980周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致敬苏轼的活动:用课前演讲了解苏轼生平,在晨读时间吟诵苏轼的诗词,暮省时间进行游戏飞花令,临摹苏轼的书法和画作,跟着康震老师一起品读苏轼……下半年进行选题和调查研究,并利用国庆长假完成报告。本次班级共完成课题研究报告23份:《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苏轼的朋友圈》《苏轼与王安石、欧阳修的对比》《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等等。他们同时也在做其他学科的课题研究,如《共享单车的受欢迎程度和存在的问题》《关于纸质书与电子书优缺点的调查研究》等等。小课题成果我们一直用微信在公布,咋《当小学生遇见苏轼》一出来就不行了?

    1. (1) 教师的回应是否能够化解人们的质疑?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说明。
    2. (2) 请结合两则材料和自己开展专题研究的体会,说说如何才能做好专题研究。
    3. (3) 几个校园小记者很关注这场论争,尤其关注记者的提问。请你结合【材料二】中记者提出的两个问题,就如何进行校园采访,谈谈自己的认识。
  • 8. 阅读《沙漠中的饭店》,完成小题。沙漠中的饭店
    三毛
        ①做家庭主妇,第一便是下厨房。我一向对做家事十分痛恨,但对煮菜却是十分有兴趣,几只洋葱,几片肉,一炒变出一个菜来,我很欣赏这种艺术。
        ②母亲在台湾,知道我婚后因为荷西工作的关系,要到大荒漠地区的非洲去,十二分的心痛,但是因为钱是荷西赚,我只有跟了饭票走,毫无选择的余地。婚后开厨不久,我们吃的全部是西菜。后来家中航空包裹飞来接济,我收到大批粉丝、紫菜、冬菇、生力面、猪肉干等珍贵食品,我乐得爱不释手,加上欧洲女友寄来罐头酱油。我的家庭“中国饭店”马上开张,可惜食客只有一个不付钱的。(后来上门来要吃的朋友可是排长龙啊!)
        ③其实母亲寄来的东西,要开“中国饭店”实在是不够,好在荷西没有去过台湾,他看看我这个“大厨”神气活现,对我也生起信心来了。
        ④第一道菜是“粉丝煮鸡汤”。荷西下班回来总是大叫:“快开饭啊,要饿死啦!”白白被他爱了那么多年,回来只知道叫开饭,对太太却是正眼也不瞧一下,我这“黄脸婆”倒是做得放心。话说第一道菜是粉丝煮鸡汤,他喝了一口问我:“咦,什么东西?中国细面吗?”“你岳母万里迢迢替你寄细面来?不是的。”“是什么嘛?再给我一点,很好吃。”我用筷子挑起一根粉丝:“这个啊,叫做‘雨’。”“雨?”他一呆。 “这个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荷西还是呆呆地、研究性地看看我,又去看看盆内的“雨”,然后说:“你当我是白痴?”我不置可否。“你还要不要?”回答我:“吹牛大王,我还要。”以后他常吃“春雨”,到现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做的。
        ⑤第二次吃粉丝是做“蚂蚁上树”,将粉丝在平底锅内一炸,再洒上绞碎的肉和汁。荷西下班回来一向是饿的,咬了一大口粉丝:“什么东西?好像是白色的毛线,又好像是塑胶的?”“都不是,是你钓鱼的那种尼龙线,中国人加工变成白白软软的了。”我回答他。他又吃了一口,莞尔一笑,口里说着:“怪名堂真多,如果我们真开饭店,这个菜可卖个好价钱,乖乖!”那天他吃了好多尼龙加工白线。第三次吃粉丝,是夹在东北人的“合子饼”内与菠菜和肉绞得很碎当饼馅。他说:“这个小饼里面你撒了鲨鱼的翅膀对不对?我听说这种东西很贵,难怪你只放了一点点。”我笑得躺在地上。“以后这只很贵的鱼翅膀,请妈妈不要买了,我要去信谢谢妈妈。”我大乐,回答他:“快去写,我来译信,哈哈!”
        ⑥有一天他快下班了,我趁他忘了看猪肉干,赶快将藏好的猪肉干用剪刀剪成小小的方块,放在瓶子里,然后藏在毯子里面。恰好那天他鼻子不通,睡觉时要用毛毯,我一时间忘了我的宝贝,自在一旁看那第一千遍《水浒传》。他躺在床上,手里拿个瓶子,左看右看,我一抬头,哗,不得了,“所罗门王宝藏”被他发现了,赶快去抢,口里叫着:“这不是你吃的,是药,是中药。”“我鼻子不通,正好吃中药。”他早塞了一大把放在口中,我气极了,又不能叫他吐出来,只好不响了。“怪甜的,是什么?”我没好气地回答他:“喉片,给咳嗽的人顺喉头的。”“肉做的喉片?我是白痴?”第二天醒来,发觉他偷了大半瓶去送同事们吃,从那天起,只要是他同事,看见我都假装咳嗽,想再骗猪肉干吃。
        ⑦中国东西快吃完了,我的“中国饭店”也舍不得出菜了,西菜又开始上桌。荷西下班来,看见我居然在做牛排,很意外,又高兴,大叫:“要半生的。马铃薯也炸了吗?”连给他吃了三天牛排,他却好似没有胃口,切一块就不吃了。“是不是工作太累了?要不要去睡一下再起来吃?”“不是生病,是吃得不好。”我一听唬一下跳起来。“吃得不好?吃得不好?你知道牛排多少钱一斤?”“不是的,太太,想吃‘雨’,还是岳母寄来的菜好。”“好啦,中国饭店一星期开张两次,如何?你要多久下一次‘雨’?”
        ⑧有一天荷西回来对我说:“了不得,今天大老板叫我去。”“加你薪水?”我眼睛一亮。“不是。”我一把抓住他,指甲掐到他肉里去。“不是?完了,你给开除了?天啊,我们——”“别抓我嘛,神经兮兮的,你听我讲,大老板说,我们公司谁都被请过到我家吃饭,就是他们夫妇不请,他在等你请他吃中国菜。”“大老板要我做菜?不干不干,不请他,请同事工友我都乐意,请上司吃饭未免太没有骨气,我这个人啊,还谈些气节……”我正要大大宣扬中国人的所谓骨气,又讲不明白,再一接触到荷西的面部表情,这个骨气只好哽在喉咙里啦!
        ⑨第二日他问我:“喂,我们有没有笋?”“家里筷子那么多,不都是笋吗?”他白了我一眼。“大老板说要吃笋片炒冬菇。”乖乖,真是见过世面的老板,不要小看外国人。“好,明天晚上请他们夫妇来吃饭,没问题,笋会长出来的。”荷西含情脉脉地望了我一眼,婚后他第一次如情人一样地望着我,使我受宠若惊。
        ⑩第二天晚上,我先做好三道菜,用文火热着,布置了有蜡炬的桌子,桌子铺了白色的桌布,又加了一块红的铺成斜角,十分美丽。这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不但菜是色香味俱全,我这个太太也打扮得十分干净,居然还穿了长裙子。饭后老板夫妇上车时特别对我说:“如果公共关系室将来有缺,希望你也来参加工作,做公司的一份子。”我眼睛一亮。这全是“笋片炒冬菇”的功劳。
        ⑪送走老板,夜已深了,我赶忙脱下长裙,换上牛仔裤,头发用橡皮筋一绑,大力洗碗洗盆,重做灰姑娘状使我身心自由。荷西十分满意,在我背后问:“喂,这个‘笋片炒冬菇’真好吃,你哪里弄来的笋?”我一面洗碗,一面问他:“什么笋?”“今天晚上做的笋片啊!”我哈哈大笑:“哦,你是说小黄瓜炒冬菇吗?”“什么,你,你,你骗了我不算,还敢骗老板?”“我没有骗他,这是他一生吃到最好的一次‘嫩笋片炒冬菇’,是他自己说的。”
        ⑫荷西将我一把抱起来,肥皂水洒了他一头一胡子,口里大叫:“万岁,万岁,你是那只猴子,那只七十二变的,叫什么,什么……”我拍了一下他的头,“齐天大圣孙悟空,这次不要忘了。”
    1. (1) 本文选入试卷时删去了开头部分,请说说你是否认可这样的删改,以及你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

      我的先生很可惜是一个外国人。这样来称呼自己的先生不免有排外的味道,但是因为语言和风俗在各国之间确有大不相同之处,我们的婚姻生活也实在有许多无法共通的地方。

      当初决定下嫁给荷西时,我明白地告诉他,我们不但国籍不同,个性也不相同,将来婚后可能会吵架甚至打架。他回答我:“我知道你性情不好,心地却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可能发生,不过我们还是要结婚。”于是我们认识七年之后终于结婚了。

      我不是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者,但是我极不愿在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在,所以我一再强调,婚后我还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结婚。荷西当时对我说:“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好,大丈夫的论调,我十分安慰。做荷西的太太,语言将就他。可怜的外国人,“人”和“入”这两个字教了他那么多遍,他还是分不清,我只有讲他的话。

      闲话不说……

    2. (2) 文中“中国饭店”的独特魅力不仅仅在中国烹饪本身。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3. (3) 请针对这篇文章的特色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并简述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六、<b >语言表达</b>
七、<b >命题作文</b>
  • 10.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家乡是我们生长的地方,那里有我们最熟悉的味道。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家乡味永远是最温馨的回忆。它也许是一道正宗的美食,也许是一口纯正的乡音,亦或是一种独特的风俗……你心中地道的家乡味是什么?请以“地道家乡味”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国家宝藏》一夜刷屏,豆瓣评分9.3,或成2017年综艺最强黑马!这档节目的宗旨是“让人们走进博物馆,让国宝文物活起来”。比如《千里江山图》是北宋18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唯一传世之作,12米巨幅长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一向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画中的代表作。今天关于《千里江山图》所有的研究,都来自于画中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八日赐。希孟年十八,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就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画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请你基于这段题跋,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注】①画学:画院。②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③未甚工:指画不够精雕细琢。④上:指宋徽宗赵佶。⑤谕:使人知道。⑥嘉:赞美,嘉奖。⑦谓:说。⑧天下士:才能非凡之人。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