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

更新时间:2018-02-25 浏览次数:369 类型:期中考试
一、<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 <tr > <td valign=top > </td> <td > <p><b >选择题</b></p> </td> </tr> </table>
  • 1. (2017九上·江苏期中) 下列工具中,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核桃夹 B . 羊角锤 C . 筷子 D . 起子
  • 2. 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我国优势项目自由式滑雪在国际比赛中屡获殊荣.某次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a点向b点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一直不变 B . 在a点和c点速度都为零,因此重力势能相等 C . 从a点到e点的过程中,机械能一直减小 D . 从c点下落到d点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 3. 塑料外壳手电筒的构造如图所示,手电筒内装了两节干电池.关于手电筒的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金属弹簧将弹性势能转化为电能 B . 金属弹簧属于电路的一部分 C . 灯泡发光时,两端电压为4V D . 灯泡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4. 如图甲所示,长1m的粗细均匀的光滑金属杆可绕O点转动,杆上有一光滑滑环,用竖直向上的测力计拉着滑环缓慢向右移动,使杆保持水平状态,测力计示数F与滑环离开O点的距离S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杆重(   )

    A . 500N B . 100N C . 50N D . 10N
二、<b >单选题</b>
三、<b >填空题</b>
  • 11. 如图所示的杠杆(自重和摩擦不计),O为支点,A处挂一物体,为保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中点B处沿(填F或F1或F2)方向施加的力最小,若施加的最小力为100N,则物重为N.若物重保持不变,想施加的力变小些,可以将施力作用点向移(填“左”或“右”)

  • 12. 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重150N的购物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15m,所用的时间是0.5min.在此过程中,小明做了J的功,小明做功的功率是W,购物车的重力所做的功是J.
  • 13. (2017九上·锡山期中) 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气体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增加内能.为了不让汽油机在工作时温度升得太高,在设计制造时,汽缸外有一个水套,让汽缸被水包围着,这是通过的方式减少汽缸内能.用水来冷却汽缸是因为水的 较大.
  • 14. 人体象热机一样,也需要消耗能量.假如一个成人跑步时身体消耗的能量为7.2×106J,这些能量相当于完全燃烧kg的干木柴 (干木柴的热值为1.2×107J/kg),在我们生活中,天然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原因是:从热学方面讲,天然气的热值较(大、小),而且从环保角度来说天然气的优点是
  • 15. (2016九上·莒南期中) 如图为宾馆房间取电房卡.将房卡插入槽中,房间内的用电器才能使用.房卡的作用相当于电路元件中的,房间里的电视机与电灯在电路中是联的.

  • 16.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不明,当电路闭合后,V1和V2的示数分别如图乙所示.则V1用的量程是V,V2用的量程是V,小灯泡L1上的电压

  • 17. 如图所示,两个水果电池组成的“电池组”点亮了发光二极管,这个“电池组”在工作时将能转化为能.已知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性质,电流只能从它的正极流进从负极流出(如图),则A、B、C、D这四个金属片中相当于电池正极的两金属片是

四、<b >作图题</b>
五、<b >计算题</b>
  • 20. 如图所示,搬运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54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F为200N,物体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了10s,(不计绳重,绳与滑轮的摩擦)求:

    1. (1) 物体上升的高度;
    2. (2) 拉力F所做的功的功率;
    3. (3) 若物重只有24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六、<b >综合题</b>
  • 21. 在比较“水和煤油谁吸热升温快”的过程中,某实验小组选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都是200g、初温都是20℃的水和煤油加热.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出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加热时酒精灯平均每分钟消耗1g酒精.那么请问:

    1. (1) 图中(a/b)是水吸热升温的图象;
    2. (2) 从开始加热到水开始沸腾,酒精放出多少热量?这些热量都被水吸收了吗?(通过计算说明)
    3. (3) 试求出煤油的比热容.
  • 2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低头族”应运而生,随时随地低头看手机成了很多人的习惯.近日有研究发现,如果玩手机时姿势不当,就有可能让颈椎承受多达60磅(约27公斤)的重量,低头60度相当于给颈椎挂俩大西瓜,比一个7岁小孩还重.

    有研究发现,不当的玩手机姿势与一系列健康问题存在关联,如背痛、体重增加、便秘、胃痛、偏头痛和呼吸道疾病.还有新西兰的一项研究指出,常常低垂着头看手机会影响心理健康,如变得沮丧、愤怒等.

    科研人员对低头玩手机进行了研究:制作头部模型,如图甲,头部可绕支点O(颈椎)转动,转动角度通过固定在上面的量角器测量,将一个小球挂在模型内,其重为5牛模拟头部的重力,头部后面绑一根绳子模拟肌肉,绳子上系一测力计,支点(颈椎)承受的压力约为头部重力与绳子拉力之和,实验数据如下表:

     低头角度/度

     绳子拉力/牛

     颈椎承受的压力/牛

     0

     0

     5

     15

     5

     10

     30

     9

     14

     45

     13.5

     18.5

     60

     17.5

     22.5

    1. (1) 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2. (2) 改头部模型相当于绕O点转动的杠杆,如图乙,当低头角度增大时,头部重心向左移动,拉力F的力变小,请分析拉力F变大的原因
    3. (3) 当低头角度是30度时,颈椎受到的压力约为直立时颈椎受到的压力的多少倍?       
      A . 4.2倍 B . 3.3倍 C . 2.8倍 D . 2.0倍
    4. (4) 为有更好的保护颈椎采取的办法(写出一条):
七、<b >实验题</b>
  • 23. 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

    1. (1) 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到的结论是: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这里用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法(选填“直接测量”“放大”或“转换”).
    2. (2) 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并说明理由?
    3. (3) 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公交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队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小球的质量m/g

      小球自由滚下的高度h/cm

      木块被撞后运到的距离s/m

      1

      30

      10

      4

      2

      30

      20

      16

      3

      60

      10

      8

      为了探究“超载”隐患时,应选择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

      分析表格中对应的数据可知:(“超载”与“超速”)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即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

  • 24. 小明同学利用图乙所示的器材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 (1) 请按电路图连接好实物电路;
    2. (2) 闭合开关S,用电流表分别测出了a、b、c三处的电流,如表所示,可得出的结论是.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表1

       测量处

       a

       b

       c

       电流/A

       0.2

       0.2

       0.2

    3. (3) 小宁同学也做了此实验.根据丙图示数所记录电流的数据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c处的电流比a、b处的电流大许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表2

      测量处

      a

      b

      c

      电流/A

      0.2

      0.2

      1.0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