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5-17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阅读名篇佳句,能够让我们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请你完成下面这张古诗文佳句积累卡,将空缺处的

    古诗文原句书写横线上。

    诗中有真情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关雎》)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青青子衿,② ”(《子衿》)可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坐观垂钓者,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巧用典故含蓄表达了诗人的求仕之心;④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面对自己的破屋,推己及人、兼济天下的美好理想。

    诗中有美景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营造了一种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朦胧景致;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展现了一幅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洞庭湖壮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⑦ ”(《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处洁净幽寂、绚丽美艳的桃林美景。

  • 2.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学界对“伊人”有多种解释,并衍生出不同的诗歌主题。你认为诗中“伊人”指的是谁?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 3. 学校开展了“传统年俗”综合性学习探究活动,下面是小深写下的一段“免年说免”即兴评述,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壬寅虎年A.戛然而止 , 癸卯兔年B.翩然而至。国家发展不会像“玉兔捣药”那样岁月①tián jìng,个人努力不能得意于“狡兔三窟”的小聪明。要“动如脱兔”的奔跑,不被琐事②jī bàn;要C.瞄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兔更不乏灵动与活泼!在这样的③zhōu ér fù shǐ中,新春伊始,D.万象更新

    1. (1) 根据拼音和语境填写词语。

      ①tián jìng ②jī bàn  ③zhōu ér fù shǐ

    2. (2) 结合语境,选出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 戛然而止 B . 翩然而至 C . 瞄准 D . 万象更新
    3. (3)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为虎是勇敢和活力。 B . 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看,虎是勇敢和活力。 C .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 D .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意味着勇敢和活力的象征。
  • 4.  请你参与八年级(3)班开展的“低碳生活,你我做起”语文实践活动,解决下列问题。
    1. (1) 同学们准备把搜集到的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料分成四个栏目,制作成宣传材料。请你帮他们再设计两个栏目,写在下面横线空缺处。

      栏目一:趣读低碳标语

      栏目二:

      栏目三:

      栏目四:畅言低碳建议

    2. (2) 下面是宣传材料“趣读低碳标语”栏目中的三则标语,请你找出这三则标语的一个共同特点,并进行简要分析。

      倡导低碳,让地球不再低叹

      草木茂,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

      标语一

      标语二


      节能低碳意义大,行动落实靠大家,关灯节水多步行,绿水青天将你迎

      标语三

  • 5. 名著阅读
    1. (1) 小语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整理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 . 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C . 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D . 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2. (2) 轻轻地翻开《史记》,蕴藏的是厚重的历史:静静地吟诵《诗经》,饱含的是真挚的情感,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正气。”请结合你阅读《经典常谈》的体验,谈谈你的收获。
二、阅读(41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

    【乙】

    ①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甲于他县。吾卜居于南山,距县治二十余里,前后左右皆平岗,逶迤回合,层叠无穷,而独无大山;水则仅陂堰池塘而已,亦无大流。至于远山之环绕者,或在十里外,或在二三十里外,浮岚飞罩,叠立云表。吾尝以为看远山更佳,则此地虽无大山,而亦未尝不可乐也。

    ②出大门,循墙而东,有平岗,尽处土隆然而高。盖屋面西南而此地面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其上有古松数十株,皆如虬龙,他杂树亦颇多有。且有隙地稍低,余欲凿池蓄鱼种莲,植垂柳数十标于池畔。池之东北,仍有隙地,可以种竹千个。松之下筑一亭,而远山如屏,列于其前,于是名亭曰“数峰”,盖此亭原为西北数峰而筑也。计凿池构亭种竹之费,不下数十金,而余力不能也,姑预名之,以待诸异日。

    (戴名世《数峰亭记》,有改动)

    【注】①吾桐:指桐城。②陂(bēi):池塘。③浮岚(lán):山里浮动的雾气。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心②日光下③以其境过

    2. (2) 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以为看远山更佳/予求古仁人之心 B . 土隆然而高/江湖之远 C . 凿池构亭种竹之费/可日而待也 D . 姑预之/之者谁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盖屋面西南而此地面西北于是西北诸峰尽效于襟袖之间

    5. (5) 两文均是写景之作,请简要谈谈两位作者由景物所触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体如何顺应生物中节律

    王欣

    ①生物钟普遍存在于地球上各种生物体内。科学家曾级把一群牡蛎带到离海很远的地方,它们的后代依然按照潮汐涨落的时间开合,仿佛保存着祖先对于海洋生活的“记忆”。人类自远古以来就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体温与血压的波动、免疫功能的调节、各个脏器的运行与休整等无不由神奇的生物钟暗中指挥。

    ②生物钟的正式名称是生物节律,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对生物的饮食、睡眠、新陈代谢等生理状态进行调节。生物钟主要由生物节律输入系统、生物节律输出系统、生物节律中枢这3个部分组成,约24小时为一个振荡周期。

    ③人类的生物节律中枢处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如果该部位被破坏,正常的生物节律就会消失,出现睡眠障碍、激素分泌紊乱和情绪失常。

    ④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与视交叉上核神经元的受体结合,对调节昼夜节律有明显的作用。褪黑素本身的释放则与光照强度有关:白天光照强烈,褪黑素的释放减少;夜晚光照减少,褪黑素的释放显著增加。褪黑素改善睡眠的作用常被保健品行业大肆宣传,然而大多数国家对褪黑素的使用持谨慎态度,作为处方药严格控制,因为它属于激素类药物,而人体存在着“下丘脑—垂体一靶腺”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机制,滥用激素类药物会导致自身激素合成减少,停药后引起严重反弹。

    ⑤除了褪黑素,生长激素、催乳素、皮质醇、促甲状腺素、瘦素、胰岛素的分泌也存在各自的周期性,它们引起了人体的新陈代谢起伏和情绪波动。很多人到了夜晚倍感孤独,这不仅与性格和境遇相关,也因为激素的作用放大了低迷的情绪。

    ⑥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3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生物钟的基因调控机制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成功分离出周期(period)基因。这个基因可以编码PER蛋白,PER蛋白在夜间累积,达到一定的量则进入细胞核抑制period基因的编码,于是PER蛋白在白天的表达量降低,如此夜间积累、白天降解,周而复始,以24小时为单位循环波动。

    ⑦period基因是在果蝇体内发现的,如果这个基因被破坏,昼夜节律就会紊乱。人类的生物节律主要由clock、Bmall、period和Cry这4个基因组成, 它们存在“转录一翻译—抑转录”机制构成的反馈环,其表达水平呈24小时周期性波动。这些基因分布于视交叉上核杏仁核、下丘脑腹侧核等脑区,使神经元的兴奋性表现出昼夜节律,神经递质和激素的释放也出现昼夜节律内脏功能受其影响而出现周期性变化。

    ⑧了解生物钟的原理之后,我们该如何顺应生物钟的节律呢?简单地说就是早睡早起,三餐规律。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人体的修复功能就会下降;该吃饭的时候不吃饭,消化系统容易受损。现在人们最常见的陋习就是熬夜和不吃早餐,这会造成胃溃疡、胆结石等疾病,还会增加患肥胖症、糖尿病和肿瘤的几率。

    ⑨在昼夜节律的基础上,还有以月、年为单位的生物节律,包括月节律和年节律,月节律主要反映在动物的生殖周期上,年节律则表现为动物的冬眠、夏蛰、洄游。人体虽然没有典型的年节律,但是新陈代谢和脏器功能会随季节发生一定变化,中医提倡“春养肝、夏养脾、秋养肺而冬养肾”正是为了适应寒来暑往的季节变迁。中医讲究的“子午流注”“节气养生”“不时不食”都是跟随着自然节拍调整饮食和作息。我们既要尊重生物钟,努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要知道生物钟有一定的弹性和个体差异,不必像闹钟一样严格自律,其实健康快乐的心情是最好的保健品。

    (选自《科普时报》, 2021.6.21,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生物钟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主要由生物节律输入系统、生物节律输出系统、生物节律中枢组成。 B . 激素的分泌有周期性,会引起人体的新陈代谢和情绪波动,如我们在晚上倍感孤独就是激素的作用。 C . 生物节律包括昼夜节律、月节律和年节律,我们应该顺应节律,养成规律的作息,健康的身体。 D . 文章先引出生物钟的概念,然后详细说明其原理,最后紧扣标题介绍方法,是典型的逻辑说明顺序。
    2. (2) 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打比方、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3. (3) 小月说:“现在生活节奏这么紧凑,学习生活这么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去顺应生物钟节律,而且我们还很年轻,也没有必要去适应。”你同意她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 8.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

    ①有没有人告诉你,下雪了?

    ②大片大片的雪花,像白色的羽毛从天空飘然落下。霎时间,山峦、田野、村庄、小路都陷入白色的忧郁。

    ③可是对于孩子,这白色永远是快乐的。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之间就把村庄包装成了童话世界。童话世界里怎么少得了我们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呢!

    ④清晨起来,房门已经被大雪封住了,母亲正拿着一把小铁锹从门缝处一点一点把雪挖开,慢慢开辟出一条小路来。我和妹妹也陆续穿好了棉袄棉鞋,戴上了帽子手套,跑到院子里和母亲一起“扫雪”,那是最愉悦的劳动。与其说是在帮母亲,不如说是在给母亲添乱,母亲前脚刚扫出来的小道,我们打闹着,又把雪扬得到处都是。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

    ⑤树上、房顶、鸡舍、草棚,闪着亮晶晶的银光,在与红目的交相辉映中分外妖娆。

    ⑥妹妹欢快地跳着,和我一起堆雪人。我们用瓶盖做眼睛,用红辣椒做鼻子,而我总怕小雪人会冷,心疼地把自己脖子上的红围巾摘下来给它围上。一会儿,我们的新伙伴就伫立在庭院里,真是可爱极了!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开个门缝对着我们高嘁:“吃饭啦……吃饭啦……”我和妹妹好像都没有听见,磨磨蹭蹭谁也不愿意回屋。广阔苍穹,母亲是见证这份快乐的唯一观众,望着她的两个白雪公主,母亲的微笑是甜的。

    ⑦洁白的雪花舞动着我童年的快乐,也翩飞着我少年的轻狂。初三那年寒假,我和同学们约好去县城的书店买些参考书,早上临出门时母亲就叮嘱我穿那件厚一点的棉衣,可是少女的我是爱美的,怎么能把自己变成臃肿的面包?没想到从县城回来时就下起了大雪,汽车晚点了两个多小时,当我背着书包又冷又饿走回家时,看见母亲像一座白色的雕像立在门口,睫毛上沾满了霜白,每眨一下眼睛似乎都能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那天我吃饱喝足就有了精神,母亲却病倒了,高烧40℃。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

    ⑧多年以后,我也成为一位母亲。我的孩子和我一样热爱这北方的大雪。

    ⑨春节,我带着孩子回老家。当我们像雪花一样从远方匆匆赶来,哒哒的马蹄声溅起一地飞雪,朵朵如花。那一天,村庄如故,母亲却白发如雪。

    ⑩年迈的母亲依然站在自家的门口张望着、等待着。仿佛这几十年来,一直站在这里,从未离开过。母亲这几天一直念叨着:“要下大雪了,也不知道通不通车。”母亲是不看天气预报的,但每一次比天气预报还要准确。慢慢我才知道,原来是母亲的老寒腿,每次下雪前都会疼。

    ⑪母亲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劳动中度过的。夏天她忙着菜国子、庄稼地;冬闲时她忙着给人做衣服补贴家用。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家住的是简阳,茅草房, 虽然 窗户外面钉上了塑料布,门上也安上了棉布帘,但墙壁上还是会结霜 ,四处透风。 母亲长时间坐在靠南墙的缝纫机旁做活,两条腿不知不觉中就得了风湿病。母亲腿疼是从来不对我们说的,粗心的我们怎么会知道母亲的腿病这般严重!

    ⑫雪花落在村庄,落在四野,也落在我隐隐作痛的心里。

    ⑬这个世界因为有雪,风景如此美丽,空气如此清新,步子变得轻快,灵魂得到了洗涤。雪,如母亲的爱,时刻安抚我这颗烦躁的心,让我活得简单快乐,就像一朵雪花吹开了另一朵雪花的春天 。

    ⑭传说,第一个告诉你下雪的人是最爱你的人。我相信这个美丽的传说,因为母亲就是最好的例子。电话嘀铃铃响了,是母亲在叮嘱我,要下雪了,记得多穿点儿衣服——母亲的老寒腿又在播送天气预报了。我诺诺地应着,却透过那场即将到来的雪,看到了母亲的疼痛。

    ⑮如果可以,我多愿意让自己变成一贴温暖的膏药,贴在她所有疼痛的关节。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 (1) 本文写了母亲的哪几次“等待”?请简要概括。
    2. (2) 结合语境,品味文中划线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可是母亲并不恼,笑呵呵地看着我们,任凭我们在纯洁的雪里“胡作非为”。(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⑵至今我都不知道母亲那天在家门口迎着风雪,望着我回来的方向站了多久。(这句话表现了“我此时怎样的心理?)

    3. (3) 有人说第⑪段不可或缺,也有人说纯属多余,你的看法如何?请说明理由。
    4. (4) 文中的“雪”含义丰富,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作文(50分)
  • 9.  请你以“小小改变,收获满满”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