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钦州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13 浏览次数:4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21分)
  • 1. 以下文段选自“情系八桂,与美邂逅”活动策划稿,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各题。

    【秀美山水】徜徉秀美山水,邂逅多彩八桂.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是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渲染出的精美画卷.绿叶婆 suō, 满目青翠的绿城南宁,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林城辉映”而闻名遐迩.海豚嬉戏,白浪逐沙,大自然在钦州三娘湾展现着它的神韵和灵性.

    【浮美民俗】宾阳舞炮龙习俗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北宋年间,是汉、壮民族文化的结晶.农历正月十一,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人山人海,逾百条炮龙飞舞腾跃.舞龙人进行着“勇敢者的游戏”,他们赤膊上阵,挥舞着龙头龙身,任凭爆竹炸响弹落,令人叹为观止.锣鼓喧天,万炮齐鸣,一条条巨龙上下腾挪,数十万游客与龙共舞,蔚为壮观,人们认为,舞炮龙可以带来吉祥安定,寄托民众“求安、求福、求旺”.

    【壮美八桂】____,____。壮美的八桂大地养了勤劳奋进的广西人民.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广西人民志存高远,殚精竭虑 ,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新篇章.

    1. (1) 阅读“秀美山水”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染(   ) 婆 suō(   )

    2. (2) “淳美民俗”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
    3. (3) 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濡养     殚精竭虑

    4.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横线处,使文段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日朗风和天蓝地绿城乡富 ②万众奋楫喜挥彩笔绘新图

      ③八桂飞歌忙趁东风创佳绩 ④美丽广西气正风清岁月新

    5. (5) 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海豚嬉戏,白浪逐沙,大自然在钦州三娘湾展现着它的神韵和灵性。 B . 农历正月十一,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人山人海,逾百条炮龙飞舞腾跃。 C . 人们认为,舞炮龙可以带来吉祥安定,寄托民众“求安、求福、求旺”. D . 广西人民志存高远,殚精竭虑,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新篇章。
  • 2.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关键词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登临

    许浑登上咸阳城楼,极目远眺,通过“溪云初起日沉阁,”营造出一种萧条苍凉的氛围。

    《咸阳城东楼》

    陈子昂登台眺望,由个人遇想到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

    绘景

    ”用拟人的手法,将山水写活了,让人感受到诗人渴望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潼关》

    常建在“”中以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构筑了一个优雅的意境。

    《题破山寺后禅院》

    怀古

    崔颢在“”中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杏然无得,引发了人们对岁月易逝的感慨

    《黄鹤楼》

    词人(人名)借用词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慨叹历史兴亡之事悠远难寻,透藏出词人的无奈、伤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欧阳修以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抒情基调,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核心

    《醉翁亭记》

二、阅读(39)
  • 3. 现代文阅读Ⅰ

    给人类的一封信

    亲爱的人类朋友:

    ①你们好!我是朱鹅,见字如面,念念为安。

    ②你们常常寄来关切的信,问及我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等,我甚是感激。

    ③我是一种鸟类,腿长嘴尖,一袭嫩白,柔若无骨,展翅腾空,宛若掠过天边的云霞.我的脸是红色的,因此得名“朱鹦”,老百姓又称我为“红鹤”,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朱也是我。我们诞生于大约6000 万年前,今天,能见到我们已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曾让我们繁衍生息的环境遭到破坏,我们一度销声匿迹。

    ④自1978年开始, 中国科学院朱鹳野外考察队在3年多的时间里,走遍大江南北,寻找我们的身影。1981年5月,考察队队长刘荫增在近乎绝望的情况下,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的山林里发现了我的7位兄弟姐妹。后来,经过精心保护和悉心呵护,我们的家族出现了物种复苏的吉兆。

    ⑤经过20余年的就地保护,到21世纪初,我们的数量已经慢慢恢复。此时,有一个问题必须科学面对,如果我们始终“偏居一隅”,一旦突发疾病或自然灾害,后果将不堪设想。

    ⑥所以,为了让我们的种群对环境的适应力更强,减少环境变化对我们生存产生的风险,陕西开始分步骤把秦岭南麓的我们向秦岭北麓以及中国多地扩散。

    ⑦2007年,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实现了异地重建野外种群,26只小伙伴被放飞在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的野外。次年,有的小伙伴晋升为父母,标志着我们迈出重返家园的第一步。

    ⑧我们和你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也一样会生病。感冒、肠胃病等疾病给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庆幸的是,当我们在生病或受到外界伤害时,你们没有弃我们于不顾,而是积极救治我们,你们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喂药、静脉液、拍CT, 甚至做手术,让我们早日康复。

    ⑨砥砺前飞的我们,可能是全东亚最大的“置业者”。截至2022年底,我们不仅在陕西省内的宝鸡、铜川、安康等9个地点安家落户,还重返浙江、四川、北京、上海、河北、广东等老家筑巢.

    ⑩今天,群山环抱、绿水绕行的洋县八里关镇姚家沟村,宛若世外桃源,不经意间就会有一抹淡红自天空掠过,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一抹灵动的红,便是我们啦,

    ⑪在保护我们的过程中,洋县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洋县为保护我们,涵养出了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发展有机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我们也成了给当地百姓带来致富希望的“吉祥鸟”。

    ⑫长着大长腿、大长嘴,作为松鹤延年美好画面之原型的我,原本不全是留鸟。我们有留鸟型和候鸟型两个类型,过去,西伯利亚、中国东北三省是我们的根据地,冬天我们会到南方越冬,春季又会返回那里进行繁殖;由于秦岭南麓气候湿润、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有冬水田、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等综合因素,我们不必迁徙.

    ⑬今年10月,40只小伙伴前往黄土高原北部的延安和榆林定居,现在,我们在中国大江南北、沿着大河上下展翅腾飞,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飞向更远的世界,为我们的故事续写新的篇章。

    ⑭根据你们人类的最新统计,我们在全球的种群数量已达1.1万只,受危等级由极危调整为濒危,栖息地由最初发现时的中国陕西洋县姚家沟逐步向东亚历史分布地恢复,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双增长,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而我们,很荣幸成为这一奇迹中的主角。

    ⑮从孤羽7只到万鸟竞翔,比1万这个数字更值得高兴的,是你们和我们和谐相处,共享同一个美丽地球。

    ⑯再次感谢你们的爱和暖!

    朱鹮

    2023年冬

    (节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3年12月25日第12版,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朱又称“红鹤”“朱鹭”,是一种嘴尖腿长、身白脸红的鸟类,约诞生于六千万年前。 B . 为增强朱的环境适应能力,人们逐步帮助朱鸭,实现了异地重建野外种群的目的。 C . 朱有留鸟型和候鸟型两大类型,留鸟型朱鸭一般生活在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三省。 D . 在人类的保护下,朱鹏的数量越来越多,目前在全球的种群数量已突破一万只大关。
    2.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书信”的格式展开说明,生动地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B . 加点词“可能”表程度,说明朱鸭迁移范围之广,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严谨。 C . 画线句运用作诠释、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说明朱鸭在秦岭南麓不必迁徙的原因。 D . 本文运用时间顺序,说明朱鸭这一种群从几乎消失到繁衍复苏的心路历程。
    3. (3) 保护朱鸭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过程。读了此信后,你知道人类是如何保护朱鸭的吗?请概括出来。
  • 4. 现代文阅读Ⅱ

    燕子在春天的唱词

    何蔚

    ①江汉平原的燕子比炊烟飞得远,炊烟只往一个方向飞,燕子可以飞往任何方向。

    ②六岁以前,父母带着我借住在一户张姓人家里。张家是黄陂人,一家三口,有三间红瓦房。户主张爹爹是生产队里的屠户,因此他家中总是若有若无地飘荡着几丝荤腥气。老家江沿湾是个大村湾,里头还套着几个小村湾。我们借住的张家在前湾,亦称黄陂湾,整齐的红瓦房里住着清一色的黄陂移民。因此,与我童年的乡音产生碰撞最多的并不是原汁原味的汉阳土话,而是“旁逸斜出”的黄陂口音。

    ③一年之中,老家至少有八九个月的时间可以看到燕子。它们在赭红色的屋顶上盘旋,那叫声听起来仿佛带着些许黄陂口音.隔壁刘家有个小妹,是我唯一的玩伴,她喜欢唱样板戏.刚听她用黄陂腔唱完一句“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我就觉得那些燕子的叫声,至少被她抢走了一半.我也会扯起嗓子,用汉阳乡土调高唱“虽说是亲又不相认,可他比亲券还要亲”,这时我才会觉得,燕子的另一半叫声被我夺了回来.

    ④张家屋前横着一条水沟,一排枫杨树,把我童年的视野圈定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由于少有玩伴,燕子就成了最能吸引我的事物可我不明白:它们在这家做窝,在那家做窝,为什么不在张家做窝呢?

    ⑤六岁那年,我被送到爷爷、奶奶身边寄养.他们住在离黄陂湾不远的土墩上,那里有一栋青砖青瓦的老屋,屋顶上散发着久远的乡土气息。老屋有一间正房、一间厢房和一间后房,整栋屋子仅正面墙上有一扇小窗。

    ⑥年久失修的墙面有多处裂纹,墙头和瓦缝里摇曳着几株蒿草。老屋远不如张家的红瓦房宽敞,就连炊烟也显得格外“蓬松”,有时还会倒灌进来,呛得人直流眼泪。然而,就是这样一栋破旧的屋子,其大门右侧的墙壁上居然挂着一个完整的燕子窝!尽管燕子早已飞离,可这个空空的燕子窝还是让我兴奋不已,它弥补了我在张家盼望燕子做窝却始终得不到回应的失落。

    ⑦我很快就适应了老屋里的生活,春天也很快就搭着柳条上的暖风跟了过来,春风呵出来的每一口暖气,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老屋.先是墙脚缝里的苔藓有了越来越明显的绿意,接着是后门口的桃树,每根枝上的花带都鼓起了帮子。

    ⑧我不止一次站在板凳上隔窗眺望,幻想着借助木框去定格窗外,窥探门前的小树林里还有哪些树木正在蠢蠢欲动。而小树林呢,里头总会响起杂乱而又有趣的鸟鸣,让我的脑子一阵阵“膨胀”,好像随时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蹦出来。

    ⑨老屋给我的远远不止这些呢,它还赐予了我好几个左邻右舍的小伙伴。我和他们用汉阳话互问互答,我从黄陂湾带来的孤独感很快被一扫而空。我能感觉到,我在老屋门前奔跑的速度,比我在张家门前要快许多。

    ⑩那一年,老屋又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燕子回来了!它们是吹着口哨,突然冲进屋里的.两只燕子同时落在去年的旧巢上,街回了春风一样的歌谣:“叽叽叽叽咕,叽叽叽叽哩......”我正听得入迷,奶奶从厨房里走出来,笑眯眯地问我:“你晓得燕子唱的是什么歌吗?唱的是——不吃你的谷,不吃你的米,只在你的屋里做窝......”我认真听了几遍,越听越觉得像,越听越觉得奶奶说的正是燕子唱的。

    ⑪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兴奋,索性跑到屋外,在门前的苦楝树下手舞足蹈,模仿着燕子唱起来:“不吃你的谷,不吃你的米,只在你的屋里做窝......”那个春天,我把燕子的歌谣翻唱了不止一千遍。

    ⑫那是我在老屋度过的第一个春天,它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从那以后,凡是从燕子嘴里吐出的唱词,都可以被我随口翻译。

    (节选自《中学生阅读》,2024年3月,有删改)

    1. (1) 请梳理文章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燕子的活动

      “我”的活动

      六岁以前

      在赭红色的屋顶上盘旋,歌唱

      六岁那年

      与小伙伴们用汉阳话互问互答

      那一年

      跑到屋外,模仿燕子唱起来

    2.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先是墙脚缝里的苔藓有了越来越明显的绿意,接着是后门口的桃树,每根枝上的花蕾都鼓起了腮帮子.

    3. (3) 有人认为,删去第四段并不会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
    4. (4)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以“燕子在春天的唱词”为题目的作用。
  • 5. 古代诗歌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以一个“岳”字贯穿全篇,抓住泰山“高大”的特点进行描写。 B . 一、二句以问答的形式,表明了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C . 第四句的“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充满活力。 D . 七、八句蕴含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2) “鸟”是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请结合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分析诗人借“鸟”这一意象抒发的情感。
  • 6. 文言文阅读

    【甲】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雌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佛然怒,谓唐雎回:“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回:“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跳,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乙】苏秦之楚

    苏秦①之楚,三月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②鬼见帝,其可得乎!”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③矣。”

    (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注释】①苏秦:战国时著名的策士。②因:通过。③闻命:敬辞,指明白对方的意思。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大王加 小未遍 B . 秦王不 愿闻其 C . 秦灭韩亡魏 年九十 D . 君为长者 静修身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唯,唐唯照用秦王口吻,以“布衣”对“天子”,寸步不让。 B . 甲文最后一段实写唐雎,虚写秦王,揭露秦王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点明了文章主旨。 C . 乙文中楚王多次用“先生”尊称苏秦,与甲文秦王的态度不同,可见楚王爱惜人才、虚心纳谏。 D . 乙文中苏秦灵化语言,借外物为喻,具体形象地指出了楚国存在的问题,打动了楚王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②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

    4. (4) 甲文中唐雎和秦王面对面斗争了三个回合,请简要概括。
    5. (5)  甲、乙两文都塑造了战国时期“士”的形象,请分析唐雎、苏秦二人形象的异同。
三、综合(10分)
  • 7. 为展现广西民族文化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潮起三月三,奋进新征程”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欣赏服饰美】观赏班级民族服装秀时,小桂和小钦展开了对话。请你结合语境,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桂:本次服装秀所展示的服饰好美啊,展现了广西的民族风采.

      小钦:是啊,不同的民族服饰往往代表不同的文化符号。

      小桂:在名著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服饰辨别人物,比如唐僧,①(服饰)是他的身份符号.还有《三国演义》中的②(人名),他出场时,头戴纶巾,身披鹤凳,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小钦:我想起来了,《水浒传》中,作为皇亲国戚的柴进,绰号③“”,他头戴皂纱转角簇花巾,身穿紫绣团龙云肩袍,腰系玲珑嵌宝玉绦环,足穿金线抹绿皂朝靴,无一不是精品。

    2. (2) 【任务二:领略活动美】你的朋友小北根据学校建议,制定个人外出研学攻略。请你仿照示例,帮助他做好这份研学攻略。

      (示例)柳州龙潭公园:赏花——芬芳之旅

      钦州八寨沟:①

      北海海底世界:②

    3. (3) 【任务三:品味内涵美】南宁轨道交通集团开展“三月三” 风穿着全套中华民族传统服装免费乘坐地铁活动,人们纷纷穿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出行,到处洋溢着节日气氛。

      这引发了你的思考。请就“民族服装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表达你的看法,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四、写作(5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上春山,我们发现花红柳绿的色彩之美;品诗词,我们发现亦庄亦谐的语言之美;读经典,我们发现夺魂摄魄的文字之美。舌尖上有生活之美,坚守中有信仰之美,倾听中有理解之美,陪伴中有人情之美。美,无处不在。

    请以“发现    ▲    之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