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工大附实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学科能力期中诊断检测

更新时间:2024-05-17 浏览次数:8 类型:期中考试
一、4月23日我们将迎来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杭州市图书馆将策划、举办多场阅读推广活动。小图邀请你一起参与本次读书日活动策划。(28分)
  • 1. 策划一:设计活动海报

            一缕缕春风,一湾湾绿水,一声声鸟鸣,一丝丝烟雨,一片片鲜绿,

            编织成一个____(yùn)育着希望与梦想的四月。

     春万物____(méng)发,书野蛮生长。

     书本,就好像人的一个朋友,只要你想读,

     它随时都可以陪伴左右,抚慰心灵,照亮____的生活。

     春风又绿江南岸,最美人间四“阅”天。四月,让杭城书香弥____(màn)。

    1. (1) 小图正拟写活动海报的文案,请你帮助他补全文案中空缺的汉字。

      育 发 弥

    2. (2) 小图正为划横线处位置的选词烦恼,请帮助他敲定。( )
      A . 晦暗 B . 阴暗
  • 2. 策划二:拟写宣传口号

    小图现要拟写本次推广活动的主题名,想让你参考去年读书节的主题名进行仿写。(3分)

    2023年主题名:阅读迎亚运 书香满杭州

         亮点参考:

     1主题鲜明,具有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富有时代特色;

     2文字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便于传播和推广普及,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

     仿写:

  • 3. 策划三:共做春天读书人

     在本次读书节活动中,小图想举办一场阅读进校园的图书推广活动。

    801班的同学收到推广活动的“诗文创意制作”任务,请你参与讨论。

    小语:我们可以为教室布置“对话经典”贴贴墙,如:“, 。(《蒹葭》)”河边芦苇郁郁葱葱,晶莹透亮的露水已凝结成霜。这是诗,这是远方,这是经典。“, 。(《小石潭记》)”无一笔写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机灵动,描绘的各尽其妙,意境深远。经典是有生命的。

    小文:这个创意不错,我们还可以制作小书灯。比如,可以将“,悠悠我心”,“,君子好逑”“八月湖水平, ”“,并怡然自乐”等古诗文名句,用毛笔书写在灯罩上,暮色四合时点亮灯,给人雅致又温情的感觉。

    小诗:我赞同将古诗文与我们的生活关联起来,这些创意很好。受你们的启发,我想到制作一枚书签,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 ”题在书签上,送给我即将搬家的好伙伴,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小意:真是生活处处有诗意!你们精彩的创意让我学到了很多。

  • 4.    802班的同学收到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审核设计内容。
    1. (1) 【任务一:读楚辞】

      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①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②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

    2. (2) 【任务二:读唐诗】

      唐诗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四句的诗,唐以前没有,似乎是唐人的创作。这大概是为了当时流行的西城乐调而作;先有调,后有诗。五七绝都能歌唱,七绝歌唱的更多,应该是因为声调慢长,好听些。作七绝的比作五绝的多得多,本书选得也多。

      ①《江雪》的体裁是( )

      A.五言绝句      B.五言律诗      C.五言古体诗      D.五言乐府

      ②《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二、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一次阅读就是一趟心灵之旅。阅读下面两篇文章的内容,我们一起踏上心灵之旅。(29分)
  • 5.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幽幽七里香

    丁立梅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 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下课,我便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 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大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溪水边的荇菜,茂盛如野地里的卷耳,茁壮如山谷间的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 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⑪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上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

    1. (1) “书” 是串起读书经历的线索,按顺序将文章故事情节和相对应的作者心理体验填到对应的横线。

    2. (2) 结合上下文,根据提示,品析第⑧、⑩段画横线的句子。

      ①我蓬勃如溪水边的荇菜,茂盛如野地里的卷耳,茁壮如山谷间的蔓草。(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

      ②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从描写作用的角度品析)

    3. (3) 本文采用“开放式结尾”,没有交待是谁送“我”的礼物,读完这篇文章后,大多数人认定是文中的“图书管理员”。请你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说说是他的理由。
    4. (4) 读书使人成长。文章结尾,“我”通过读书获得了宝贵的人生体验,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对结尾⑪段划线句的理解。
  • 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枕上诗书闲处好

    邱建农

        ①雪夜,一盏清茶,一卷好书,“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好不快哉。也许你会感到疑惑,明明手边是一本方方正正的书,为什么会有“一卷书”的说法呢?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古代图书多种多样的装帧形式。

        ②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以缣帛为载体的书籍。缣帛质地轻软、舒卷方便。因此,短幅的帛书通常折叠收藏,长幅的帛书为了保存和取用方便,就围绕小木条卷成一束,称为“一卷”。“卷”由此演变为书籍的计量单位。

        ③来到隋唐时期,名为卷轴装的图书装帧方式盛行。唐朝韩愈在《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中写道:“邺侯家多书,插架三万轴。一一悬牙签,新若手未触。”可见,当时卷轴装十分流行。卷轴装与现代装裱书画的形式相似,即在长卷帛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方式。进入版刻时代,图书装帧改为册页形式,但仍有一些采用卷轴装,如《开宝藏》《赵城金藏》等。

        ④到唐朝中叶,由卷轴装演变而来的旋风装出现了。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可能是唐朝吴彩鸾手写的《唐韵》,用的就是这种装帧形式。旋风装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经折装的书,用一张整纸,一半把书的第一页粘起来,一半把书的最后一页粘起来,等于用一张整纸把书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一起包裹起来,这样就可以避免书页散开;另一种形式是不再把单张纸粘成长纸去折叠,而是把一张一张写好的书页按顺序先后鳞次粘到一张整纸上,然后将整纸卷起,外形上仍保留卷子的形式。这种装帧特点是外表仍为长卷,里面却是错落有致的书页,更像是介于卷轴装和经折装之间的一种装订形式。因此,旋风装又称为“旋风叶”“龙鳞装”。

        ⑤到了宋朝,蝴蝶装成为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式。蝴蝶装适应了雕版印刷一页一版的特点,将印好的书页,以版心中缝线为轴心,字对字地折叠。然后集数页为一叠,排好顺序,以版口一方为准,戳齐,逐页用糨糊粘连。再选用一张比书页略宽、略厚、略硬的纸对折,粘于版口集中的一边当作书脊。再将上、下、左三边余幅剪齐,一部蝴蝶装的书籍就算装帧完毕。阅读采用这种装帧方式的书时,版心居中,书页朝左、右两边展开,犹如蝴蝶两翼飞舞,所以被称为“蝴蝶装”。

        ⑥后来,明朝出现了线装,蝴蝶装才渐渐被替代。线装书是传世古籍最常用的装帧方式,打孔穿线,装订成册,既有效解决了蝴蝶装易于脱页的问题,又便于修补重订。线装书的封面为散开的前后封面,连接材料也不再用胶料,而是打眼穿线,比包背装更加牢固美观。线装是明朝、清朝以来抄本的主要装帧形式。这时,你会发现,线装装帧已经和现代的装帧技术很相似了。

        ⑦这些形形色色的古代图书装帧形式充分彰显了老祖宗的智慧,时至今日还让我们津津乐道。枕上诗书闲处好,不妨现在就捧起一卷好书吧!

    (选自《知识窗》,有删改)

    1. (1) 【方法实践】

      阅读选文,填写空格,借助思维导图理清说明内容。

    2. (2) 【语言探究】

      请完成以下说明文语言探究单。

      说明文

      语言特点:准确性和生动性

      特点

      示例

      探究内容




      准确性

      卷轴装与现代装裱书画的形式相似,即在长卷帛书的左端安装木轴,旋转卷起,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大批写本图书都采用这一方式。(说明方法)

      ①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后来,明朝出现了线装,蝴蝶装才渐渐被替代。(用词)

      ②分析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渐渐”的表达效果。



      生动性


      雪夜,一盏清茶,一卷好书,“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好不快哉。(修辞或句式)

      ③请根据示例中括号内提示赏析选文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探究结果:说明文说明语言的运用,要根据说明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三、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去自然中行走,也可以给心灵一个归处。古人便是从自然寻求一方心灵的寄托。
  • 7.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各题。

    【甲】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

    游青碧溪记

    〔明〕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 , 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穀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以赏其趣。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②沸:泉水涌出的样子。③石罅(xià):石缝。④穀(gǔ)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1. (1)  甲诗前两句中“”和“”这两个字传神写出诗人由不舍到欣喜的心理变化过程。
    2. (2)  请你根据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

      方法

      联系内容

      释义

      成语推测法

      水尽

      其源(     )

      字典查阅法

      狎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①亲近而不庄重;②轻视,忽视;③安于,习惯于;④更迭,交替。

      人多易之(     )

      (填写序号)

      课文迁移法

      溪行,忘路之远近

      溪而出(     )

      词类活用法

      乃侧左崖石罅中:爬上。

      皆可以赏其趣(     )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4. (4) 请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从修辞、色彩角度任选其一赏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

    5. (5) “潭”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作者的主观情思。请结合三则材料,以此探究“潭”的丰富意蕴。
四、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书中可有无限远方,笔下也有岁月人生万象。这个春天,我们不妨拿起笔来!(45分)
  • 8. 观察下图,根据漫画内容,分析漫画反映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写一段 150字左右的话。 

    要求:语言简洁,条理清晰,分析合理。

    【小贴士】Nature:科学界公认的高质量科学期刊。

  • 9. 校读书节活动也拉开帷幕,我们的校刊《春潮》向全校师生征集关于“读书”的文章,准备出一期特刊,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栏目及征稿要求:

    ①栏目一:“阅读时光”

    以“我的读书故事”为话题,书写你的读书故事,记录你的读书经历。

    ②栏目二:“我读我说”

    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给你想要倾诉的人分享你的阅读感受,写一篇读后感。

    ③栏目三:“与春相遇”

    春雷唤醒了沉睡的生命,春雨拱起了初生的小笋……写下关于“春”的体悟。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