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 1. 七(1)班开展了爱国主题诗文朗诵会,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 . 小王想读出黄河不可阻挡的气势,他这样处理节奏:惊涛 / 澎湃,掀起/ 万丈狂澜;浊流 / 宛转,结成 / 九曲连环;从 / 昆仑山下 / 奔向 / 黄海之边, 把 / 中原大地 / 劈成 / 南北两面。 B . 小张注意到易读错的字词,他这样读: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chì)痛的热爱。为了回到她的身边,我必定锲(qiè)而不舍,战斗到底! C . 小李想读出对闻一多先生的尊重和敬仰,他将下面排比句的语气逐渐增强: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D . 小丁想表现游击队员高尚的精神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他这样处理重音:这种多么高尚的精神,从那一天的傍晚开始,就悄悄地蕴藏在我的心里,不住地盘旋与飞翔
  • 2. 请给“需”字加上合适的偏旁组成四个汉字,分别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A.家经典    B.相以沫    C.妇皆知    D.肠胃

  • 3.  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号召同学们为国家富强贡献一份力量。

    巧手    雄心    可创    能绘    万代春    千秋业

    上联:        下联:    

  • 4.  同学们搜集了许多反映国家飞速发展的信息,小陈发现下列各句表述不当,请你改正:

    ①只有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就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贡献出中国力量。

    ②随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使更多潜在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③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十六号,我国航天事业从弱到强、从无到有, 不断刷新纪录。

  • 5.  如果选一首歌曲作为活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从歌词内容的角度看, 你会推荐下列哪一首?请简述你的理由。

    A.《我和我的祖国》:我的祖国和我 / 像海和浪花一朵 / 浪是海的赤子 / 海是那浪的依托 / 每当大海在微笑 / 我就是笑的漩涡 / 我分担着海的忧愁 / 分享海的欢乐 ……

    B.《黄河颂》: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 6.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培养了我们的审美和文化自信。小刘辑录了一组古诗文,请你将相应的句子填到横线上。

    独坐幽篁里,            (《竹里馆》)

            ,散入春风满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

            ,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

            ,唯闻女叹息。    (《木兰诗》)

            ,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入京使》)

    杨花榆荚无才思,                (《晚春》)

二、阅读与鉴赏(45 分)
  • 7.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 各 题

    少年行(其二)

    王维(唐)

    出身仕汉羽林郎①, 初随骠骑②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释】①羽林郎,禁卫军。②骠骑,指骠骑将军。

    1. (1) 这是一首边塞诗,“孰知不向边庭苦”不禁让我们想到《木兰诗》中“”对边地苦寒的描述。
    2. (2) 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 中运用“” 和“”两词, 以顿挫的用笔,更有力度地展示了少年的内心世界。
  • 8. 文言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欲卿治经为博士! 但当涉猎,见往事( A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①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 ( B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注释】①诣:拜访。②虞(yú):意料,预料。③造次:鲁莽,轻率。

    1. (1) 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词语

      解释

      根据语境推断

      见往事耳

      联系常见成语

      吕将军功名日显

      迁移同音通假

      因为肃画五策

      结合字形推测

      拊其背曰

    2. (2) 请从“矣”“也”“焉”“耳”中选择合适的词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A. (    )    B. (    )

    3. (3) 请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

    4. (4) 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5. (5) 阅读【甲】【乙】两文,请从【甲】文中摘录一句与“不可以故意待之” 表达相同意思的句子。
    6. (6) 【甲】【乙】两文均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对刻画吕蒙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找到自己的“燃”点

    宋        威

    ①“超燃”“燃爆了”“燃曲”“燃文”“燃创意”……不知不觉间,“燃”

    成为流行词。什么是“燃”? 雄浑激越的音乐、紧张刺激的赛事、精彩纷呈的电影、振奋人心的演讲……某种意义上, 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

    ②人们欣赏“燃”、点赞“燃”,正因“燃”代表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状态, 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充满阳光的精气神。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种能源,人的一生就是燃烧,就是能量的充分释放。的确,相较于通过外在刺激获得短暂的亢奋或一时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点燃内心的火焰,才能让“燃”的状态恒久持续,进而迸发源源不断的力量。

    ③如果心不想走,脚就不会出发。状态能否“燃”起来,取决于心灵的温度。生活中,一些人曲解“平淡是福”,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一些人自诩“无欲无求”, 不重过程、不问结果,在得过且过中沉沦;一些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偷奸耍滑、华而不实 , 变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一些人盲信“佛系人生”,凡事“意思意思”就行,失去了进取的意志。种种颓靡状态, 皆因心态消极、意志消沉。“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心中揣着一团火, 锐气才不会散,脚步才不会停。

    ④实际上,人和万物一样,都有自己的“亮度”。即便是再平凡的个体,也有“燃” 起来的可能。就像鲁迅先生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当代愚公黄大发只是一名普通村支书却立志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历时 36 终于带领村民修成了一条绕三重大山穿三道绝壁的万米水渠“守岛英雄”王继才只是一名民兵哨所所长,却坚守开山岛 32 年,无论刺骨的寒风还是常年的孤独,都不曾让他退缩。状态的“燃”与否, 无关职位高低、权力大小。站稳自己的位置,扛起自身的责任,哪怕只是微光, 也能烛照一方。

    ⑤“燃状态”,也并不必然意味着鲜花和掌声。相反,还可能伴随着苦、累、痛,包含着责任、担当、付出。走不出“舒适区”,吃不了苦头,迈不过沟坎, 一遇困难挫折便垂头丧气、满腹牢骚,这样的人,是难以葆有持久热情与动力的。不禁想起一部记录真实创业故事的电影《燃点》。影片中,创业者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进发,有的忙到抽不出时间见家人,有的每天睡眠时间少得可怜,有的事业坠入低谷……尽管充满痛苦、迷茫、徘徊,但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燃点”, 有着为梦想不懈打拼的激情。一个人要想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不正需要这样的奋斗姿态和价值追求吗 ?

    ⑥哲人有言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积极进取、不懈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让自己“燃”起来吧。

    (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2 月 13 日 )

    1.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开篇由流行词引出“燃”这个话题,并解释“燃”的含义,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第③段列举生活中心态消极、意志消沉的现象,从反面论述了理想的重要。 C . 第④、⑤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度”, 都有“燃”起来的可能。 D .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作者引用哲人的话, 强调每个人都应找到自己的“燃点”,并以奋斗的姿态和价值追求。
    2. (2) 好友向你求教,如何在学习上保持“燃状态”,请你结合文章④、⑤两段内容要点,再为他提出两条建议。

      首先,要有理想,有梦想;

      其次,        ; 再次,        。

    3. (3) 请从邓稼先、闻一多两人中任选一人,结合所学课文概述其相关事迹,仿照第④段划线句,为本文补写一个事实论据(80 字以内)。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不被大风吹倒

    莫言

    ①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

    题,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苦难,甚至是艰难时刻。我无法告诉你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

    ②一本书,是《新华字典》。

    ③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艰难时刻是童年辍学。当时,与我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而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放牛、割草,十分孤独。幸好在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当然也希望能阅读很多的经典作品,但当时的农村书很少,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只有这 本《新华字典》是属于我的。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 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总之,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也为我以后能拿起笔来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④一个人,是我爷爷。

    ⑤小的时候,我跟着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龙卷风。使劲拉车吧,孩子。”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尊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 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⑥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

    ⑦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 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⑧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

    (选自人民网,有改动)

    1. (1) 阅读全文,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艰难时刻

      应对办法

      最终结果

      我童年辍学,孤独穷困。

      我度过了艰难时刻,也为以后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爷爷攥紧车把、弓着身子与狂风对抗,我死死抓住牛筋草。

      大风过后,车在,人在, 我们胜利了。

    2. (2) 为什么作者觉得“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但我们“胜利了”?
    3. (3) 结合第⑤段画波浪线细节描写的句子,分析体现爷爷怎样的形象特点?

      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

    4. (4) 请简要说说本文标题的妙处。
    5. (5)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当我们面对艰难时,“不被大风吹倒”给你的启示。
  • 11. 名著阅读
    1. (1) 故事连一连:请将空缺内容补充完整。

    2. (2)  写法品一品:仿照示例,尝试为划线句做批注。

      读 书 笔 记 本 

      暴风雨

      烈日

      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 露出一大片血似的。


      批注:运用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暴风雨来临前夕天气恶劣的场景,渲染了压抑、恐怖的氛围,衬托了祥子着急、焦虑的心情。

      六月十五那天, 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

      批注:    

    3. (3) 人物评一评:结合选段,请试评一评此时的祥子。

      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儿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 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 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

    4. (4) 老舍先生说:“我的主角(祥子)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 一场雨,也给他的精神以无情的苦刑。”请结合《骆驼祥子》整本书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表达与交流(55 分)
  • 1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一则寻物启事。

    今天(4 月23 日) 上午,七(1)班王小明同学在学校食堂丢失黑色钱包一个, 里面有现金300 元、中国电信电话卡一张、贴有篮球明星易建联照片的饭卡一张。请你以王小明的名义于当天写一则寻物启事,请拾到者与他本人联系。

  • 13. 请从以下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一篇作文。

    任务一: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    ▲    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文章。

    任务二:走向山水,扑入眼帘的奇花异草、层峦叠嶂,那是自然的亮色; 走向生活,不时发现的助人为乐、艺术创造,那是人间的亮色……成长中的一抹抹亮色,或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或给你留下温馨的回忆,或给你带来心灵的触动。

    请以“那一抹亮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 600 字,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 保持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