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春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15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甲骨文是晦涩难懂的,然而李右溪的趣说让我 ① 撼。她说:如果让我选择一个最浪漫的汉字,我应该会选择相字,一双眼睛看着一棵树。《说文解字》说:相,视也,从目、从木。几千年前,树木茂盛, ②  ,我们的祖先就那样站在树木前观察选择,随着文化的发展,相字的字义也一直在丰富。从相遇、相知到相爱相守,相字一直贯穿其中。

    1.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 ① 处的字全部正确的是( ) 
      A . shěng 振 B . xǐng 震 C . shěng 震 D . xǐng 振
    2. (2) 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正确的是( ) 
      A . 周而复始 B . 叹为观止 C . 气势磅礴 D . 漫山遍野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宜春,多么美的名字。这里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因韩愈所书的“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而愈加为世人熟知;因朱熹在此称赞“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而名扬四海( )这不是一座怡人怡情的城市,而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

    1. (1)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不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就是一座怡人怡情的城市。 B . 这不是一座怡人怡情的城市,而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 C . 这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更是一座怡人怡情的城市。 D . 这是一座怡人怡情的城市,更是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
    2. (2) 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 D .
  • 3.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影视作品佳作频现,搭建起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传播矩阵。____。____。____,____,____,都在从各个领域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国内外观众铺展开一幅幅瑰丽画卷。

    ①不独古画,科普中医药知识、讲述中医故事的网络纪录片《国医有方》

    ②探访特色民居、展现中国传统建筑智慧的《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

    ③文化节目《书画里的中国》精心细致又充满想象力地向观众介绍名画背后的文化典故与传统技艺,还以画为媒介关联起北京众多文化地标,展现古都风采

    ④中国古画作为颇具标识度的艺术瑰宝,获得了影视作品全方位的生动反映

    ⑤以及聚焦非遗技艺,介绍非遗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的《海派百工(第二季)》等

    A . ③④①②⑤ B . ④①②③⑤ C . ④③①②⑤ D . ③②⑤④①
  • 4.  今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这天我市某中学某班决定召开“我的低碳我做主”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以下同学的发言不符合议题的一项是( )
    A . 同学晚晚说:“我决定改变日常生活习惯。少用一次性餐具,尽量选择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B . 同学泽泽不假思索地说道:“我们可以通过购买节能家电来降低能源消耗。例如购买节能灯、节能冰箱等,这些家电不仅省电而且使用寿命更长。” C . 同学嘟嘟说:“我们可以通过植树和回收废品来进一步降低碳排放,还可以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骑自行车、步行等,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D . 同学安安说:“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我要规律作息,每天早起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为城市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唐】岑参

    三十始一命 , 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注释】①一命:最低的官职。②药栏:芍药的栅栏,这里泛指花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说诗人三十岁开始当官,对官场的想法和兴趣变得更多了。 B . 颔联说可怜自己没有家业,尽管被授予的是一个小官,自己也不敢以之为耻。 C . 尾联反映了诗人只因为一份微薄的官俸,放弃隐逸山林、水滨的矛盾心理。 D . 诗人运用典故,在对比中表现了自己愧对前人,憋屈而无可奈何的真挚情感。
    2. (2) 简析颈联“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中“醉”字的妙处。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青碧溪记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文许,以水明见底,人多狎易之,不知其叵测也。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予每至溪上,縠纹璧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尘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以赏其趣。

    (选自《李中溪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縠(hú)纹:绉纱的纹路。常比喻水的波纹。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缘( )    ②亭( )

    2. (2)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②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罅中,避雨而坐。

    3. (3) 本文与《小石潭记》均提到了“潭”,二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请简要分析。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文学,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

    《桃花源记》中“”的美好图景,是陶渊明心中的世外桃源,展现了老人和小孩的安闲和乐之美。《子衿》中“”的夸张心语,是女主人公失落惆怅的内心独白。《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诚挚情谊,是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语同学阅读《渠水河畔放木排》一文后,做了以下批注,请你结合老师评语的内容,帮他完善。

    渠水河畔放木排

    杨少波

    ①我的家乡通道侗族自治县,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被誉为湖南的“香格里拉”。童年有许多趣事,最让我难忘的是站在渠水河畔,看排工师傅放木排。

    ②放木排有两道前奏曲:开山砍树,架厢拖木。整块树木第一天砍伐叫开山,侗家砍树有许多禁忌,领工头事先讲山话:“斧口要朝上坡,树蔸掏变鸡窝。”架厢就是悬空架设运木的栈道,在崇山峻岭悬崖陡峭的山谷中,把那有一抱多大,几丈长的大树伐倒后直接拖到河边,除大家通力合作之外,驾厢的工作主要靠领工的技术和指挥才能。

    ③冬去春来,风景秀丽的渠水河畔开始涨水泛黄。被家乡人称为“排古佬”的放排工们开始为生计劳碌奔波。家乡的木排,一般从播阳、双江两条河经县溪放到靖州和洪江。遇到水流湍急的河道险滩,人在排上,手握竹竿,a只见眼前景物匆匆而过、耳边风声呼呼作响、身边衣襟猎猎有声、脚下水声汩汩砰然,使人深切感受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奔放。放排汉带有山里人的野性,自信豪迈,面对两岸隐退的青山,经常振臂大声叫喊:“呃嗨,我来了……”

    ④木排到了风平浪静的水面,则又可享受一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趣。b这时,排工掏出旱烟,吞云吐雾,静观水面,鱼翔浅底,历历可数。放排多时,宽阔的水面都被木排布满,看不到河水,场景蔚为壮观。当然,放排也有较大风险,特别是在过有多处巨石挡道的“老虎滩”时,排路一定要沿“S”形走,前弯后绕,细心从事,不然轻者会被撞得鼻青眼肿,重者则排毁人亡,因此,没有足够的勇气、胆量和技艺是做不了放排汉子的。天长日久,“排古佬”难免也会孤单寂寞。他们为了排遣打发时光,猜谜、钓鱼和对山歌成了主要的娱乐活动。

    ⑤“忆当年,绿影婆娑,自入郎手,绿少黄多。历经了几度风雨,几番折磨。休提起,提起泪洒江河。”一位颇有书生意气的年轻放排工曾出了这样一个谜面给同伴猜。据说,这位放排工是渠水河畔有名的“土秀才”,中学时就曾在省级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因家境贫寒,想通过放排生活磨练意志,走出大山。“放排的竹竿”,他的同伴不遐思索地答道。一看“土秀才”那惊喜的表情,答案肯定确切无疑。

    ⑥年纪大的放排工就喜欢钓鱼,有渠江排工号子为证:“排古佬......停排靠岸去钓鱼,乐也融融谁知晓。”每当夕阳西下,老排工们便到河岸边挖些蚯蚓、引虫或抓几只螳螂、蚱蜢作钓饵,对着木排旁边的礁石岩洞抛钓下竿,不到一时辰,十几斤大小的鲤鱼、草鱼,甚至甲鱼等,纷纷成了“排古佬”的晚餐佳肴。

    ⑦记得一个夏日的黄昏,雨后初晴,湛蓝的天空挂着一条久违了的彩虹。刚一放学,我和伙伴们便不约而同地来到河边排上,脱去衣服,准备游泳。不远处,一个皮肤黝黑,头戴一顶破旧草帽,俨然象“姜太公”一样的“排古佬”在悠闲垂钓。突然,“排古佬”牛角竿上的车盘被河里一条大鱼往深水处拉得“吱吱”响,可“排古佬”就是不松劲,总是让大鱼在深水潭里走着“之”字路。“排古佬”告诉我们,要真正降伏大鱼还得约半个小时,可是我们哪里等得这许久,急性的我带头拿起渔网兜,“扑通”跳进河里,协助“排古佬”把足有七、八斤重的大草鱼捞上排来。“排古佬”欣赏地看着我们说:“上山打野猪见人一份,把鱼拿回家去,干掉。”我们乐傻了,好久才回过神来,齐刷刷向“排古佬”鞠了一躬,衣服也来不及穿,赶忙提着大鱼和衣服跑回家。我的奶奶善于烹饪,我们几位伙伴好好美餐了一顿,那鲜美的味道至今难忘。

    ⑧唱山歌是老少皆宜的拿手好戏。木排撑到河边的苗乡侗寨,碰见熟识和不熟识的姑娘们在洗衣洗菜,就有一阵热闹了。这边开口唱完,那边立即对上.....

    ⑨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昔日征战在渠水河畔的那些老排工们如今都已白发苍苍或已经作古。今朝的渠水河畔,随着铁路、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排古佬”早已免除了水上劳作的漂泊之苦。但每当我回到家乡,总情不自禁地来到渠水河畔,站在岸边望着悠悠远去的渠水河思绪万千。

    批注1:由第一段可知本文主要讲渠水河畔放木排

    老师评语1:找到了线索很好, 但能梳理出思维导图就更好了。

    ⑴完善批注1——补足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见文末)

    ①:____    

    ②:             

    ③:              

    ④:        

    批注2:

    3、4段这两个句子写的真好,语言很有表现力,用横线标注。

    老师评语2:你有一双发现美的 眼睛。要是能选择 一个具体角度赏析 它们的表达效果可 以帮助你理解更深 刻

    ⑵完善批注2——品析选文中的划线句。

    批注3:这样的生活真精彩,乡民的淳朴、热情令人难忘,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社戏》,真令人羡慕。

    老师评语3:能与作者共情,这是一种极强的能力。若能从《社戏》和本文各找出一处能体现“人情美”的例子,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那就更精彩了。

    ⑶完善批注3——从《社戏》和《渠水河畔放木排》中各找出一处能体现“人情美”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1. (1) 完善批注1——补足思维导图。
    2. (2) 完善批注2——品析选文中的划线句。
    3. (3) 完善批注3——从《社戏》和《渠水河畔放木排》中各找出一处能体现“人情美”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思维导图如下: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沉香

    “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在《焚香》一诗中对焚香时烟雾升腾的描述。在中国,古人有焚香净气、焚香抚琴、焚香静坐的习惯,可见人们对“香”的喜爱。就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万香之王”——沉香。

    ②先介绍一下沉香在中国的历史吧。a.因此,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沉香在中国的使用和发展,即沉香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发扬于当代。b.成书于西晋的《南方草木状》中记载:“交趾有蜜香树,干似榉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欲取香,伐之。”这里的“蜜香”就是沉香的称谓之一,而“交趾”就是现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c.到了宋朝,人们对沉香有了明确的分类,并逐渐认识了产生沉香的植物——土沉香。d.西汉时期就有使用沉香的记载,随着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古代丝绸之路畅通,大量沉香开始流入中国。

    ③再说说沉香的形成。沉香树是一类植物,原产地在东南亚的临近地区,在中国主要有土沉香和云南沉香两种。但如果有机会接触到它们,你会发现这些树一点都不香,那么沉香又是如何而来的呢?其实中国古人很早就找到沉香树结香的原因——受到外来侵害时,沉香树会产生香气。按照沉香的具体形成方式可以分为纯天然结香和人工结香两种。

    ④纯天然结香是指,沉香树掉落的树枝或者倒木,没有树脂保护的部分完全腐朽,剩下的富含树脂的木头,这部分木头就是沉香。人工结香则是指人为破坏沉香树,迫使其产生香味物质。其中一种方法叫作“开香门”,即在树干砍开一个直达树心的豁口,真菌逐渐侵染豁口,经年累月就会产生人们梦寐以求的芳香物质了。这种危及树木生命的做法以及过度砍伐,导致野生沉香树数量急速减少。如今,沉香树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树种。

    ⑤总之,沉香是胁迫反应和微生物代谢两者催化的结果,且两者必须兼而有之。多种微生物刺激沉香树,使其产生以檀香醇为代表的倍半萜类成分为主的化学物质。与此同时,侵入的真菌也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并由此形成了沉香特殊持久的香气。

    ⑥接下来讲讲沉香树奇特的繁衍。成熟的沉香果实炸裂开后,里面的种子会从果皮中脱落。不过这些种子并没有直奔大地,而是被一根细丝悬挂在空中,它们在等待命中注定的朋友——胡蜂。之所以能吸引胡蜂,是因为种子上部有个像蜗牛一样的白色块状物,这个被称为油质体的物质就是胡蜂喜欢的食物。胡蜂享受完美味大餐后,沉香树的种子就被当作“骨头”丢弃了。这些被“丢弃”的种子会找到适合的土壤,萌发生长,最终成长为新的参天大树。

    ⑦沉香树为什么会选择如此繁琐的方式传播种子呢?因为它的种子是典型顽拗性种子(需要立即播种),种子的活力和水分会随着暴露在树冠中的时间的延长而急剧下降,很容易干燥致死。而研究显示,“通过观察482只胡蜂搬运沉香树种子的时间和轨迹发现,从沉香果实开裂,到胡蜂发现种子,平均等待时间仅需30分钟,之后,胡蜂最快可以用1分钟的时间将种子取下,它们把种子搬运到的最远距离超过了400米”。高效的种子传播系统是沉香物种得以延续的重要基础,所以在保护沉香树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与其共生的胡蜂的生存状况,如果没有这些播种者,沉香的种群更新必然会碰到困难。

    ⑧这告诉我们:生态系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只有深入了解每个物种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延续文明。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 . 沉香树是本身不香,但却能结香的一类植物,在中国仅有土沉香和云南沉香两种。 B . 沉香树数量急剧减少就是人们过度砍伐造成的。 C . 纯天然和人工结香两种方式形成的沉香,都是胁迫反应和微生物代谢两者催化的结果,并具有特殊持久的香气。 D . 沉香树的种子是典型顽拗性种子,一旦暴露在树冠就会致死,所以需要高效的种子传播系统延续沉香物种。
    2. (2) 第二自然段在摘录时句子语序有误,请你将abcd重新排序并说明理由。

      排序:

      理由:

  • 1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ChatGPT属于新一类人工智能应用,即生成式人工智能。此类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算法,通过简单指令生成更为复杂、丰富的内容,实现对用户指令的理解、扩容和转化。此前,这一技术已经在图像、视频、音乐等领城应用,例如同样源于 OpenAI的图像生成人工智能 Dall-E、Meta 推出的视频人工智能生成应用Make-A-Video、Google的音乐人工智能应用MusicLM、人工智能建模应用GET3D等。ChatGPT主要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算法、主要实现文字信息生成。

    ②相比以往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有三个显著优势。一是进行文字对话和指令操作外可生成更多类型信息,覆盖回答问题、撰写文章、文本摘要、语言翻译和生成计算机代码等任务。二是可简单进行反馈强化和监督微调。用户可直接在对话过程中要求ChatCPT做出调整,ChatGPT可快速理解并改进其算法。三是可提供更为清晰、详细的信息。ChatGPT可显著对用户指令进行扩容和补充理解,不仅提供知识,也可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供用户选择。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ChatGPT的“聪明”,只要与它”聊”过都有所体会。利用ChatGPT,可以撰写充满想象力的诗歌、快速生成论文摘要、自动制作数据表格、甚至还能按照指定要求完成AI绘画,以及编写可运行的程序,因为它已经掌握了Python、Java、C++等多种编程语言……不仅如此,ChatGPT 还轻松通过了很多被认为是难度较高的专业测试,如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谷歌编码L3级(入门级)工程师测试,甚至还通过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的期末考试和明尼苏达大学四门课程的研究生考试。“AI(人工智能)终于不再是‘人工智障’!”有人如此感叹。

    (摘编自“网易”)

    【材料三】

    ①目前,全球多国大学、科研机构发布明确的人工智能禁令,禁止使用 ChatGPT 和其他所有基于人工智能的工具完成学习与考试任务;多家期刊、出版机构也禁止将 ChatGPT 列为论文合著者。针对ChatGPT也引发了网友热议:

    ②看法一:ChatGPT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梳理问题的解题思路,还能够借助它检查作业错误,是一个相当强大的“辅导老师”。

    ③看法二:人工智能工具会助长学生的惰性,“什么作业都能够依靠人工智能完成,那学生就不用学习啦!”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无利于他们发展创造性思维。

    ④看法三:虽然 ChatGPT 可能会提供一个快速简洁的答案,但这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⑤看法四: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学生学习,无法让他们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现在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并没有“傻瓜”到学生输入一个问题,就能立刻写出一篇完美论文的程度。

    (摘编自《楚天都市报》) 

    【材料四】

    ①ChatGPT的问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们需求的结果兑现。新事物带来新挑战,同时也带来新机遇。有人看到变化带来的问题和未知的变数,有人看到了问题背后的机遇。只看到问题看不到机遇的人,可能会开始不停抱怨,进而错过了这个时代的宝贵机会。其实,这是因为心中定力不足,所以容易被变化左右。

    ②《孟子》中有句话说,“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我们心中有这样一份定力在,当面对新的变化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从业者都可以升级自己的认知,打开我们生存的边界。借助外力,乘势而上!

    ③面对 ChatGPT等新兴智能科技,我们不应该固步自封,而应该正确认识它们给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便利,引发了怎样的革命。我们一路走来,本就是站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更迭的洪流中,重塑自己的思维,进而重塑时代的面貌。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ChatGPT基于深度学习算法,通过简单的指令可实现对用户指令的弱化、分解和消灭。 B . ChatGPT问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们需求的结果兑现,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新机遇。 C . ChatGPT较以往人工智能机器人而言,功能更强大,但网友的热议都是负面评价。 D . ChatGPT能够与人聊天、完成AI绘画,还轻松通过了被认为是人门级的专业测试。
    2. (2) 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ChatGPT?
四、名著阅读(7分) 
  • 11. 名著导读
    1. (1) 关于《经典常谈》,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 《周易》原只是当时一部切用的筮书。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周易》变成儒家的经典,是在战国末期。 B . “四书 ”原本并不在一起,《大学》《中庸》在《礼记》中,《论语》《孟子》是单行的。 C .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书》称为“经”,始于《荀子》,到汉代才普遍。 D . 古代史官记事,有两种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春秋》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征实作用,劝惩倒在其次。
    2. (2) 班级组织了一场辩论会,反方指出:“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对我们来说用处不大,因为发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不大。我们作为学生,要把更多精力花在学习本领上。”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作为正方,有理有据地进行反驳。
五、写作(40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长风破浪后的直挂云帆是对失意的告别,平明送客后的一片冰心是对谤言的告别;每一次的告别,都有一个故事。或激情燃烧,或凄美动人,或惊心动魄。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请以“告别”为题, 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