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4-04-29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4 分,每小题2 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腰(shé) 冕(guàn) 婷(pīng) 大发雷(tíng) B . (ǚ) 骗(kuāng) 进(bìng) 心无旁(wù) C . (pāo) 琅(fò) 别(shù) 不容发(jiòn) D . (nìng) 瓦(léng) 聒噪(guō) 孜不倦(zī)
  •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妖娆 喉龙 断彰取义 言不及意 B . 胆怯 脊梁 根深蒂固 自惭形秽 C . 箴言 恣雎 忸怩作态 鸠占雀巢 D . 亵牍 晨曦 原弛蜡象 自吹自擂
  •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2024 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为“公园城市美好人居”,其绿色低碳的理念____。主办方认为,探索山、水、人、城的和谐相融是讲好“成都故事”的不二法门。

    ②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决赛可谓惊心动魄,观众席上呐喊助威声____。
    ③尽管有“少不入川”的说法,但蜀地____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对天下文人墨客依然有着很大的魔力。

    ④雅安是 世 界公 认 的 茶 文化发 源地,在四川乃至中国茶产业发展史上 地位____

    A . 不言而喻 络绎不绝 巧夺天工 举重若轻 B . 不言而喻 此起彼伏 鬼斧神工 举足轻重 C . 理至易明 络绎不绝 巧夺天工 举足轻重 D . 理至易明 此起彼伏 鬼斧神工 举重若轻
  • 4.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人应该学会担责,你这样李代桃僵 , 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了他。 B . 面对那些扑朔迷离的案情,神探福尔摩斯总能抽丝剥茧.揭开真相。 C . 由于山体滑坡,奔赴抗震救灾一线的武警消防官兵走投无路 , 但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及时赶到目的地,开展救援工作。 D . 一向很乖巧的黎丽突然变得非常暴躁,她歇斯底里地冲着父母大发脾气。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B . 严禁发达地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强挖优秀校长和老师,防止优秀骨干教师不过度流失。 C . 电影《我本是高山》是一部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及她的感人事迹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 D . 2023年3月 20 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公示了“3·21”东航 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调查进展情况通报。
  •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B . “双减”政策施行以来,雅安市各个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你是喜欢文学社呢? 还是喜欢书法社呢? C . 2023年11月15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圆满闭幕,四川代表团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充分展现了四川学子的良好精神面貌。 D .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诈骗,诱使受害人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作为中学生,我们必须记住反电信诈骗专用电话———96:10。
  • 7.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成宁铁路是青海省西宁市到四川省成都市的铁路,不叫西成铁路(西安到成都的叫西成铁路)。

    ②川青铁路是四川省到青海省的铁路,包括两条规划中的铁路,即东线的成宁铁路和西线的成格铁路。

    ③成格铁路是指成都至格尔木铁路的简称,是成库铁路的南段,是川青铁路的西线。

    ④西宁至成都的铁路是连接四川、甘肃、青海三个西部省份藏区的重要通道。

    ⑤据初步规划,成格铁路线路设计从四川成都出发,成都段利用改建原成汶线,经彭州、都江堰、汶川、马尔康、青海达日、玛多,到达格尔木市,全长约1270公里。 其中,四川境内415 公里。

    ⑥自青海省西宁东站引出,经海东市化隆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同仁县后,进入甘肃省,经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合作市、碌曲县后,进入四川省,经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接成兰铁路黄胜关站至成都。

    A . ②①③⑤⑥④ B . ②①⑤⑥③④ C . ②①④⑥③⑤ D . ②①③④⑤⑥
  • 8. 下面回目均出自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回目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 B .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C .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D .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 9. 阅读选段,完成下面试题。

    跳将起来,说道:“这厮好无道理! 我有火斧在这里! 教他吃我儿斧,再商量!”……道:“条例! 条例! 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 我只是前打后商量! 那厮若还去告状,和那鸟官一发都砍了!”

    《水浒传》中的李逵和鲁智深在性格上同中有异,上面语段写的人物最有可能是他们中的哪一位? 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 10. 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各小题。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 (1) 下面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①自然段,连用三个“是事实”,表示对对方论据的肯定,为后文揭示对方论据和论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作销垫。 B . 选文第②段、第⑤段、第⑥段三处加点的“中国人”,含义是不相同的。 第②段加点的“中国人”指所有中国人,第⑤段加点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第⑥段加点的“中国人”指富有反抗精神的中国人民。 C . 选文⑥⑦③三段,第⑥段作者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对方的观点针锋相对,接着第⑦⑧段热情歌颂富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从而进行间接反驳。 D . 这篇文章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作者针对当时所有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和悲观论调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既有直接反驳,也有间接反驳。
    2. (2) 选文中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列举那些论据证明它是错误的? 作者主张的观点又是什么呢?
    3. (3) 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论证思路。
    4. (4) 选文第⑦段“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两种人分别为他们列举一个典型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 
  • 11. 阅读下面课外语段,完成 各小题

    先生的课堂
    (杨文清)

    ①灰布衫、灰围巾,耳根夹半支烟——先生背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随手将教材丢句讲桌,黑框眼镜后面那机智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视着课堂上一张张年轻的脸。

    ②先生的面容瘦削,小平头硬戳戳的,散发凛然之气——活脱脱的鲁迅形象。 先生收了笑容,转身面向黑板,极潇洒地草书:荷塘月色。 末了,意犹未尽,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好像很满意,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重又面对学生讲道:“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③我们这些面黄肌瘦、衣衫不整、来自偏远乡村的学生们,就是自那堂课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 时隔三十余年,先生也已作古,但他的形象仍活在学生们心中,

    ④先生配合课文布置作文《我的家乡》。 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题目在小学、初中不知写过多少遍,已经驾轻就熟。 我在作文中描写家乡四季风光之美,用心描绘夏日的稻田、荷香,以及澄澈的月光;还写到勤劳的父辈秋日里的收获和冰天雪地时挖莲菜的辛劳。 大概是因内容鲜活、想象力丰富,先生在课堂上大为夸奖我的作文写得好,有真情实感。 由是这份鼓励,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

    ⑤然而,临近毕业那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原本就体质瘦弱的我病倒了,在医院住了三个月。 待我走出医院大门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 落下的课程太多,时间又太短,亲人们着实为我担忧:我也怕自己跟不上原班同学。迷茫之际,我想到了先生。 那时,先生在另一所中学任校长。

    ⑥正月初一,我带上莲菜、大米等土特产,骑车奔波二十公里路去找他求助。 天寒地冻,好不容易赶到先生家,却吃了闭门羹——先生到邻村走亲戚了。 我哪肯就此死心,费了好大的劲儿找寻到先生的亲戚家。 当先生看见狼狈不堪的我喊他“老师”时,先吃了一惊,接着埋怨道:“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天! 这娃……上炕,上炕。”硬是将我劝上火炕,和先生的亲戚一同吃菜喝酒。 那顿饭吃得我浑身不自在,头顶胃虚汗。临别,先生叮咛我替他问候我父母好。

    ⑦正月初六,先生夫妇意外地来到我家,还带了厚重的礼品。 看见先生夫妇进门,我的脸一阵阵发烧。 先生先问候我父母好,和他们讨论我上学的事,又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学习,做有出息的孩子。 一家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送先生夫妇回县城的路上,我埋怨他们不该亲自来,捎个话就行了。 先生解释说:一来你父母年龄和我差不多,应该向他们拜个年;二来我要亲自告诉你,你可以到我校上学的消息,让你放心。 送走先生,回家的路上,抬头望着洁白雪花从天而落,片片轻盈,像朵朵梨花,开满了我的天空,透过雪花,我看到了阳光

    ⑧在那所中学学习的几个月,我奋发图强。 一方面加强营养滋补身体,一方面刻苦学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我深知,身后不仅有父母亲人,还有关注我的先生。 后来,我以预考全班第五名的成绩顺利进入七月举行的高考试场。

    ⑨上学、工作、成家,一晃十多年过去。 我忙于自己的事务,与先生保持着松散的联系。 先生的夫人去世了,先生退休后,居于小城一隅,深居简出。 每每与先生会面,聊过我的工作、生活之后,先生总忘不了谈及我的父母,要我转达对他们的问候。 先生不止一次地说:“你爱学习,读了那么多书,比老师强。”这真是让我羞愧难当,以先生的学问,我是终生也赶不上的。 何况我俗务太多,无暇专心学习,哪里有什么真学问。 我深知先生是在鼓励我不要忘了读书。 先生极少当着我的面谈他的困苦,但他的困苦我能想象得来: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晚辈不在身边,生活全靠他自己打理……

    ⑩我的散文集出版,特意赠先生,请他指教。 先生说:“我眼花,看不清文字。”我感到自己搅乱了先生原本清静的生活,先生都将书特意放在床头。 我说:“书我拿走吧……”先生说:“先放着,我慢慢着。”临别,先生叮嘱我,他要请我们吃饭。 我说要吃饭也该我请客,怎能叫您老人家破费呢?先生一正说:他要礼尚往来,又说日子已经定好了,饭店的包间也已预订,我只好答应下来。 后来,从同为先生学生的兄长那里得知,那一天是先生的八十寿诞。

    ⑪随着日子的临近,我意识到:原来我和先生是同一天过生日! 这令我十分兴奋——冥冥之中,我与先生早就有难以割舍的缘分。 先生八宀寿诞那灭,我在致祝酒辞时向先生深深地鞠躬,表达了对他崇高的敬意。 是他影响了我的一生,传授知识,指明人生道路,教会我怎样做人。

    ⑫时光荏苒。 两年前的秋天,兄长打电话告诉我:先生过世了! 我的脑海忽然一片空白,渐渐地,眼前又浮现出三十多年前先生为我们上课的情景:灰布衫、灰用巾,耳根夹着半支烟,背着手走上讲台……

    (有删改)

    1. (1) 下列对这篇短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选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从“我”和先生相识于课堂,写到先生去世。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 B . 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写出片片洁白轻盈的雪花从天而落,像朵朵梨花,开满了我的天空。文章这样写景,主要是正月天气寒冷,雪花飘落正是这个季节的特点,这样使文章内容显得更真实。 C . 选文第⑦段写“我的脸一阵阵发烧”,主要原因有:先生夫妇来到家中,“我”感到十分意外,不知所措;先生夫妇给“我”家里带来厚重的礼品,让“我”很难为情;不知道自己上学的愿望能否实现,心里很紧张。 D . 选文运用第一人称“我”叙述了关于先生的几件事情,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使文章更具真实性,作者对老师的怀念、感恩之情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 (2) 文章第⑪段中说“我在致祝酒辞时向先生深深地鞠躬,表达了对他崇高的敬意”,“我”表达敬意的原因是什么? 请联系全文,分条概括。 
    3. (3)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末了,意犹未尽,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好像很满意,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重又面对学生讲道:“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4. (4) 标题“先生的课堂”中“课堂”一词具有怎样的含义? 以“先生的课堂”为题,有何妙处? 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赏析。)
二、古诗文积累与理解(共 16分)
  • 12. 用原文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 (1) 欲渡黄河冰塞川,。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2)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3)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明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4. (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诗句是:
  • 13. 下列句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 B . 而或长烟一 浊浪排 C . 朝而往,暮而 太守而宾客从也 D . 山水之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 14.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上 真无马耶 B . 物喜 其境过清 C . 长烟一空 异二者之为 D . 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15. 课内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冀然临于泉⊥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面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歌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面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年,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 (1)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 (2) 本文多次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三、作文(共40分)
  • 16.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需要很多:知识、勇气、才华、朋友……拥有这些:你的人生将会有别样的风景。 你的生活需要什么呢?请以“生活需要    ▲   ”为题,补全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贴近生活,有真情实感,中心明确,观点正确,能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或说理方法;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③不套作,不抄袭;④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四、综合性学习与语言运用(6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专家呼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一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 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作为教材,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句世界。

    1. (1) 对于专家呼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走进中小学课堂”,你有什么看法? 请阐明理由。
    2. (2) 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3. (3) 下面是出白《〈论语〉十二章》《〈孟子〉二章》中的名言警句,请你分别从国学教育角度阐明其“修身做人”方面的道理。

      ①《〈论语〉十二章》中的“吾「」三省吾身”:

      ②《〈孟子〉二章》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五、古代诗文理解与鉴赏(14分)
  • 18.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各小题,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户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教闫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1.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误的一项是( )
      A . 治国如治病,病愈,尤宜将护(虽然) B . 四夷服(俱:全、都) C . 臣不以为喜(以为:认为) D . 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罢了)
    2. (2)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3. (3) 文中魏征说唐太宗的哪一点做法最值得他高兴(用原文回答)? 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 19. 古代诗词鉴赏

    商山早行

    温庭筠〔唐代〕

    晨起动征锋,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 (1) 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A . 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B . 首联点题,一个“晨”字点明“早”,“动征铎”呼应“行”;一个“悲”字为全诗定下凄凉的情感基调。 C . 五六句写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 D . 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2. (2) 请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