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监利市等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4-05-14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积累(16分)
  • 1. 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的话来。

  • 2. 按拼音写汉字。

    动作疾如流星,又xiāo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kǎi,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 3. 请将“望”“忘”填入横上内组成词语。

    不负众 念念不 舍生梅止渴

  • 4. 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1. (1) 东皋薄暮望,。(《野望》王绩)
    2. (2) ,归雁入胡天。(《使至塞上》王维)
    3. (3) 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4. (4) ,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5. (5) 老骥伏枥,。(《龟虽寿》曹操)
    6. (6)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7. (7) 柴门何萧条,。(《梁甫行》曹植)
    8. (8) ,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 5.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每年冬春之交,梅花开满枝头,花瓣白如雪、粉似霞,花蕊鹅黄,暗香浮动。 B . 在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中,梅花因其凌寒傲雪的高洁品格,与兰花、竹子、菊花并称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深受国人喜爱,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 C . 宋代词人李清照写道:“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不仅夸赞其冰清玉洁、明艳出群,而且妙笔点染梅美丽的形象和神态,把梅花比作春的信使。 D . 文人常常借高洁、孤傲的寒梅自喻,表达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不随波逐流的高格远志。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丙]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 , 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 , 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东西二林: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②墙援:篱笆墙。③动弥旬日:常常满十天。④泰:安适。⑤忧望:挂念,盼望。⑥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⑦瞥然:形容时间短暂。⑧此信写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间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时期。

    1. (1)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项是( )
      A . 窥谷忘(通“返”) B . 犹昏(夜晚) C . 互相轩(向远处伸展) D . 猛浪若(飞奔的马)
    2. (2) 下面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负势竞(向上) B . 急湍箭(超过) C . 转不穷(一千次) D . 流飘荡(随着)
    3. (3) 下列对甲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B . 首联对远古传说的追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秘虚幻的神秘色彩。 C . 颈联描绘了一个昏暗、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D . 尾联情景交融,浩浩烟波的暮色,强化了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
    4. (4) 下列对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 B . 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 C . 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江水的动静变化,补足了富春江水的特色。 D . 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山中热闹景象。
    5. (5) 下列对丙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白居易给好友写这封信是因为担心朋友长时间收不到信而为他忧心。 B . 白居易因为喜欢庐山的风景在那里建了一间屋子,经常去那里住一段时间。 C . 文章最后一句话表现了白居易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D . “山猿谷鸟,哀鸣啾啾”与我们学过的《答谢中书书》一文中“猿鸟乱啼”所选景物一致,表达情感也一致。
    6. (6)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7.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三、名著选读(1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A他看起来像个林肯式的人物,身材比一般的中国人要高,背有点驼,体态偏瘦,留着又长又浓密的黑发,一双大眼睛,目光如炬,高鼻梁,颧骨饱满。我得出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知识分子的面容。但在几天里,我一直没有机会来求证这一点。再次看到他时正值黄昏时分,A没戴帽子,走在街上。他一边走,一边同两个青年农民说话,认真地比着手势。我起初没认出他,直到别人提醒,我才知道虽然南京方面悬赏25万元抓捕他,但他却自在地和其他人一道走在街上。

    B彭德怀接着说道:“我刚好路过他家,就停下来看农民们的示威。我看见有好多人都已经饿得快昏了过去,我知道他的粮仓里还有1万担大米,但他却完全不肯帮助饥民。我义愤填膺,于是领着农民们攻打他家,并且冲了进去,搬走了大部分存粮。这件事过后,我回头再寻思,也不知道当时自己为何要这么干。我只知道,他本该把米卖给穷人们,如果不卖,穷人们就该把米拿走。”

    C骑马返回陕西的时候,我们遇到该营押着俘虏回来。各村都组织了盛大的迎活动,农民们排列在道路两边,向凯旋的队伍欢呼。农民赤卫队举着红缨枪敬,少先队员们为他们唱红军歌曲,姑娘们和妇女们为他们送来了糕点、茶、水果和热水——她们已经倾其所有——这些东西使疲倦的战士们脸上浮现出笑容。他们都非常年轻,年纪比前线正规部队官兵小得多。在我看来,许多缠着染血带的人不过十四五岁。我看见马背上驮着位少年,已陷入半昏迷,两边各有战友撑着,他的前额缠着白色的绷带,正中心有一块圆形的血渍。

    实验中学举行《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请你参与。

    1. (1) 识英雄。选段A所描绘的英雄人物是:他在选段中的事迹是:
    2. (2) 说英雄。学校准备设“红星英雄墙”,悬挂英雄图片供青年学子瞻仰学习。请你再推荐一位人物(不含选文中人物),并阐述理由。
    3. (3) 绘英雄。选段B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彭德怀的性格特点是:
    4. (4) 赞英雄。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作者这么写的目的是:

      材料:

      第二天一早,街上停止一切交通,城门口的所有道路都遍布宪兵和军队的岗哨。沿路农民都被赶出了家。有些不雅观的破屋就干脆拆除,不致使人觉得难看。原来是蒋介石总司令突然光临西安府。那时我们的卡车要再沿原路回渭河就不可能了,因为这条道路经过重兵把守的机场。

      蒋介石驾到的派头与我仍然记忆犹新的场景——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若无其事地漫步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形成了令人难忘的对比。而且,蒋介石并没有被人悬赏要取他的首级。

四、时文精读(12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他养蟋蟀,养金铃子。他养过花,他养的一盆素心兰在我母亲病故那年死了,从此他就不再养花。我母亲死后,他亲手给她做了几箱子冥衣——我们那里有烧冥衣的风俗。按照母亲生前的喜好,选购了各种花素色纸做衣料,单夹皮棉,四时不缺。他做的皮衣能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笃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郡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

    ⑤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⑥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⑦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选自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有删改)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如果你来访,我不在,请和我门口的花坐一会,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汪曾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汪曾祺的“门前”,小坐片刻,感受让他温暖终生的爱。

    1. (1) 爱的表现。阅读全文,概括父亲爱“我”的具体事件。

      带我们放风筝→→拿我的作文给别人看,给我写字提建议→,我写情书给我出主意,允许我抽烟喝酒。

    2. (2) 爱的溯源。结合全文,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 (3) 爱的回馈。“我”爱父亲,在浅浅的字里行间,请赏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用钻石刀把玻璃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拢,接缝处用胶水牢……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

    4. (4) 爱的延伸。文章主要写父亲,结尾为什么要写“我”对子女的态度?
    5. (5) 爱的结语。父亲说:“多年父子成兄弟”,作者说:“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方式?你赞成这种教育子女的方式吗?
五、报刊浏览(6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0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93次飞行。

    材料二 逐梦苍穹,笃行不怠。今年是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周年。从“神五”到“神十七”,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空间实验室到建成空间站……20年间,中国载人航天突破了天地往返、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任务,在浩瀚太空建成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伟大成就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创新创造、辛勤努力和牺牲奉献。指令长汤洪波说:“身体可以失重,但心灵永远不能失重。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负时代、不负梦想。”这正是载人航天精神的生动体现。

    1. (1) 概括。为材料一补写一则标题:
    2. (2) 比较。两则材料报道的角度有何不同:
六、语用实践(1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却比较低,这很令人担忧。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履行植树义务。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实验中学决定于2023年3月12日上午8点,组织全体师生在大圣村开展“3.12植树造林”活动,集合地点在大圣村部。

    1. (1) 活动前。今天是2023年3月10日,请你代校宣传部拟写一则活动通知。
    2. (2) 活动中。为了起到宣传号召作用,请你设计一条活动标语。
    3. (3) 活动后。请你撰写一则新闻,通过学校广播室报道此次活动。
七、作文(50分)
  • 11. 爱有很多种:有令人潸然泪下的父母之爱,有让你铭记一生的朋友之爱,有只为付出不求回报的老师之爱。爱就在身边,也许就在父母的一个眼神里,也许就在老师的一句鼓励里,也许就在伙伴的一次帮助里。生活中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爱的眼睛。

    请以“爱,原来就在这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思想健康,立意正确,事件具体,内容充实。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不可避免,可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