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南昌市2024年中考语文零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26 浏览次数:9 类型:中考模拟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时间的书页不断翻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每名党员都是九千多万分之一个“螺丝钉”,看似微不足道,实则都是事业大厦需要的“革命一块砖”。踏上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  ① 养“三牛”精神,胸怀 ②    , 奋起翱翔九天,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展示出新时代的作为。

    1.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diān 涵 B . diān 含 C . zhēn 含 D . zhěn 涵
    2. (2) 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悠久历史 B . 青云之志 C . 诗情画意 D . 无私奉献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最好的树,都是老死山中的,可谓寿寝南山。倒下去,是一种酣睡的状态,横在峡谷,横在灌木丛,横在芭茅地,静悄悄的,不需要翻动身子,不需要开枝长叶。它再也不需要呼吸了。它赤裸地张开四肢,等待昆虫、乌、苔藓。树死了,但并不意味着消亡。死不是割裂,而是一种消失,割裂过去,也割裂将来。死是一种停顿。荒木以雨水和阳光作为催化剂,进入漫长的腐熟阶段。对腐木来说,这个世界无比荒凉,只剩下分解与被掠夺。对自然来说,这是生命循环的重要一环。这一切,____,如同身后的世界。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死不是消失,而是一种割裂,割裂过去,也割裂将来。 B . 死是消失,又是一种割裂,割裂过去,也割裂将来。 C . 死不是割裂,只是一种消失,割裂过去,也割裂将来。 D . 死是割裂,又是一种消失,割裂过去,也割裂将来。
    2. (2)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 . 都让我敬畏 B . 都让我担忧 C . 都让我恐惧 D . 都让我愧疚
  •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谁也不能保证我们的人生永远一帆风顺,____,____,____,____。所以,传统文化中的那些精华才是我们中国人真正的财富。

    ①我们的祖先都通过文字,通过这种物象之网的编织,给我们构建了高价值的解决方案

    ②但是有一件事我们保证得了

    ③我们付出的努力一定能获得回报

    ④那就是任何困境和困顿

    A . ②③④① B . ③②④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②④③①
  • 4. 学校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师生和学生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制作汤圆,可是小芳的妈妈不支持,认为这占用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小芳该如何劝说妈妈呢?请你根据语境,选出语言表达最恰当的一项( )
    A . 妈妈,做汤圆能花多少时间?您可要认真领会劳动实践活动对我们学习的意义啊。 B . 妈妈,中学生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这个道理你懂吗? C . 妈妈,难道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不是学习吗?你不会做,就不想让我做吗? D . 妈妈,您放心,我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大家一起做汤圆,能够营造共同参与、互帮互助的劳动氛围,让我们体验劳动的快乐。学习和劳动都很重要呀!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客中初夏【注】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退居洛阳,潜心编撰《资治通鉴》。此诗便是当时所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诗人抓住初夏特有的天气特征和景物,远景近景相结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快的夏日图景。 B . “四月清和雨乍晴”一句点明了时正初夏,雨后乍晴,四月的天气清和、明朗。这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宁静、和暖的氛围。 C . “南山当户转分明”一句紧承“雨乍晴”,写南山近景。诗人的住宅正对着南山,烟雨迷蒙中望之,唯有一个模糊的轮廓;如今雨过天晴,再望之,才觉清晰明朗。 D . 后两句“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诗人想要表达的是:“我”不学那随风飞扬、摇摆不定的柳絮,“我”的一片忠贞爱国之心就如同那向日的葵花,永远不会改变。
    2. (2) 结合本诗三、四句,说说诗人是如何表明自己的心迹的。
  • 6.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 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 ,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曾子七十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谥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 , 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乘烛夜行,犹贤乎暝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

    【注释】①互利:专注敏锐。②荒芜:杂草丛生,田地流发。此处指学业荒废。③坎壈(lān):困顿,不得志。④因循:守旧法而不知变更。此处指不愿重新学习。⑤面墙:指不学之人如面对着墙,一无所见。⑥瞑目:闭上眼睛。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乃 皆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②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3. (3) 两篇选文都在谈论有关学习的话题,请说说作者主要提出了哪些观点。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刘禹锡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有一股逆流而上的豪气。他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里,用“”表达出自己的洒脱和豁达。
    2. (2) 很多院士都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英雄。
    3. (3) 选择总是痛苦的,因为“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正确的义利观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因此孟子坚定地说:“。”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感悟“闻过”的境界

    王冠军

    刘少奇同志说过,“人对错误的态度有三种:改正得快,改正得慢,死而不改。改得慢不好,死而不改更不好”。无论是过错、过失,还是缺点、不足,抑或是缺陷、短板等,皆可称之为“过”。由于工作和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意外情况、偶然因素、突发事件也可能不期而遇,所以有“过”在所难免,实属情理之中,但闻过的态度却不尽相同,也彰显不同的修养和格局境界。乐意闻过、善于省过、勇于改过,既是一种气度、胸襟,更是新时代对我们每一位青年提出的要求。

    “闻过则喜”见智慧。孟子以“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来教育弟子们要正确对待批评,“闻过则喜”便由此而来。孔子说过,“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把别人能够指出自己的过错看作一件大幸事。《资治通鉴·晋纪》说:“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喜欢闻过,过错就会日渐消除而福分增加;喜欢听赞美之词,声誉就会日渐损伤而祸患降临。“闻喜则喜”是人的一种本性,要做到像孔子、孟子般面对批评而喜是难能可贵的。这就必须和本能较劲,在长期磨炼中,从“闻过不怒”到“闻过不责”,然后才能渐渐达到“闻过则喜”的境界。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体谅别人的善意,拓宽自己的“心量”,真正把批评听到心里去;要诚恳接受批评,虚心接纳意见,不断拓展格局、提升境界。

    “闻过则省”严修身。《庄子·人间世》有一则寓言故事:颜回向孔子请教游说之法,孔子叫他先做到“心斋”。所谓“心斋”,就是一种内省。孔子还补充道,“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即要时常保持戒惧心态,对照高尚道德信念、健康情趣品行审视自己,这样才能练就“百毒不侵”之身。闻过之后做到自省,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不能把毛病当成特点,更不能把缺点看成优点。“闻过则省”既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重要的修身方法。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到“三省吾身,谓予无愆”,自省一直以来备受推崇。然而,真正做到自省并非易事,对照是非标准知道过错不难,但坦荡面对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诚如孔子感慨:“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只有“日日知非,日日改过”,摒弃各种思想“毒素”,才能保持思想“常青”。

    “闻过则改”促成长。《周易》有云:“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论语》指出:“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知错必改是闻过的落脚点和目的所在。歌德说:“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人,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知过而改诠释的是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善待权力,升华的是道德品行,提升的是能力素质。伤口见光易好,捂着易烂。我们要有闻过即改不迟疑,坚定改的决心,不回避、不遮掩,即使遇到再大再多的困难也奋然改之,不达目的誓不休;要行动有力不空谈,从点滴细节改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改正过错过失;要持之以恒不懈怠,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经常查漏补缺,在坚持中确保毛病问题清仓见底、整改归零。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我们在向中国梦奋进的征程中,应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引领我们感悟“闻过”的境界,告诉我们要乐意闻过、善于省过、勇于改过。 B . 作者分别从“闻过则喜”见智慧、“闻过则省”严修身、“闻过则改”促成长等三个角度,层层递进地论述了对待“过”的正确态度。 C . 人有“过”在所难免,实属情理之中,但闻过的不同态度彰显着不同的修养和格局境界。 D . 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观点。
    2. (2)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吸取历史的教训,广开言路,鼓励大臣们多提意见,并提高谏官的地位。 B . 一个卖豆腐脑儿的老人批评小时候的柳公权,说小公权写的字根本就没有力度。柳公权听从了老人的忠告,发奋练字,博采众长,终于成为著名书法家。 C . 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出任校长之职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很多人说他出生低微,阅历浅薄。罗勃认真收集了那些批评他的话语,反省自己,并一心扑在芝加哥大学的管理工作上,最终成为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 D . 波兰姑娘玛丽亚,即后来的居里夫人,曾经因失恋而痛苦万分,准备同尘世告别,但她最终从痛苦中走了出来,重新振作,投入科学研究中,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3. (3) 试结合本文相关内容以及学习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体会,谈谈你曾经“闻过”的经历及现在的思考。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智慧旅游,这个词或许你越来越频繁听到。

    在讨论概念前,不如先感受案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带领观众经历革命岁月的“长征”沉浸体验、拥有几十种虚拟现实装备的南昌VR主题乐园、对全省数百家A级旅游景区等实施监测的江苏智慧文旅平台……这些项目,都是智慧旅游。

    其实,智慧旅游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现代科技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打开互联网,人们对虚拟博物馆、虚拟石窟寺等线上文旅展览已经司空见惯。在这些基础“玩法”之上,数字技术激活旅游中文化元素的“本领”正在不断提高。

    戴上如围巾般的一个体验装置,便可在观看相关视频时闻到以假乱真的白酒、巧克力、森林等气味;利用声光电技术,武汉黄鹤楼公园在夜间“诉说”起自己的故事;通过XR技术、反重力喷泉装置等,平遥科技艺术馆重现古城千年风韵……科技加持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旅游被重新定义。

    可以预见,越来越多以前没有的旅游体验将被营造、被复制,越来越多新的旅游空间将被创造、被再发现。人们正在期待,数字技术的赋能,将使旅游更加生动、精彩;旅游的融入,将使数字经济更加丰富、绚丽。

    (摘选自《智慧旅游,智慧在哪》)

    材料二:

    通过数据挖掘、知识图谱等技术,可以多维度解读文物的内涵,将记录、阐释的成果进行活化呈现,可以使抽象的文化思想具象化,将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及考古工作者的学术成果更好地呈现出来,使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数字化技术对于文物信息的记录,可以达到将文物复制再现的水平,解决文物真迹不便巡展的问题。数字化还可以构建个性化、沉浸式的文化场景,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为文物保护和利用创造更加丰富的场景,使全民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从线上到线下,随着文博的“出圈”,不同场景产生了差异化需求,游客从被动接受内容到参与互动、创造内容,全息影像、VR、AR的应用层出不穷,文化内容与文化服务更加多元化。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数据的价值不言而喻。文物数字化的过程就是数据不断积累的过程,为进一步保护、研究、利用及艺术创作、文明互鉴带来更多价值。数字化技术在不同场景当中的深度运用,打破了时空局限,串联了历史与现在,使得文化和技术进一步融合,视听体验更加多元。在技术的推动下,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之间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协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模式将更加丰富。

    (摘选自《用数字化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创新型生物医药、数字中医循经治疗机器人……系列智慧医疗产品让参观者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震撼。在北京首钢园区健康卫生服务专题展区北京协和医院展位,膝关节手术机器人颇为显眼。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膝关节手术机器人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获批上市的产品,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全国多中心已完成1800余例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全球医药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塑,必须不断打造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支持医药工业以数字转型为抓手,实施技术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引导医药工业企业在工厂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精益管理和质量控制水平。

    (摘选自《产业化、融合化、数字化——业内人士共话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数据的价值不言而喻。随着数字技术的赋能,越来越多新的领域空间将被创造、被再发现。数字化技术将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精彩、绚丽。 B . 智慧旅游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现代科技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 C . 数字化还可以构建个性化、沉浸式的文化场景,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为文物保护和利用创造更加丰富的场景,使全民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 D . 膝关节手术机器人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获批上市的产品,北京协和医院已辅助全国多中心完成1800余例机器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取得良好效果。
    2. (2) 你认为数字化技术还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方面的助力?请至少举出三例。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杜甫的人生只有苦吗?

    赵睿才

    提到杜甫,“沉郁顿挫”四个字会浮现在许多人的脑海中。心怀家国、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生活困顿……但杜甫的人生只有苦吗?事实上,杜甫是一个立体的、有自己的乐事和幸事的人。我们细细寻找,从他的苦中能品出不一样的滋味。

    出身名门,才华横溢

    杜甫生于名门,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时期的大诗人;父亲虽然声名不显,却也是一方官员;母亲则出自名门望族清河崔氏。家族的积累不仅给年少的杜甫带来富足安逸的生活,也让他有机会结交名士。

    杜甫很早就“出游翰墨场”。所谓翰墨场,就是当时的文坛。杜甫经常参加文学聚会,向老一辈学者请教,与新锐诗人交流。这些都为他日后的诗文创作提供了不少助力。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七岁时杜甫就能吟诗作赋。他曾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一个人胸中要有多少豪气和底气,才能说出“诗是吾家事”之言?

    年少时的杜甫,凭借着良好的出身和过人的天赋,过着肆意潇洒的生活。

    十年游历,裘马轻狂

    19岁那年,杜甫背上行囊,走出家门,漫游四海,他想看看大唐繁华,享受当下生活。晚年时,他写了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壮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这意思是说少年间,他放纵游荡在齐国赵国之间,生活富裕,潇洒不羁。

    那时的他少年不知愁滋味,意气风发,鲜衣怒马。十年的远游生活,成为他一生恒久而幸福的回忆。

    独一无二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于公元744年初识于洛阳。对于这次文学史上的伟大相遇,一千年后,诗人闻一多有一段著名的评论:“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在我们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外,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二人不仅一见如故,还三度携手同游。很多年以后,杜甫还时常回想与李白曾经共游的快意时光:“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昔游》)

    他们白天纵马围猎,游仙访道,晚上则喝酒吟诗,逍遥自在。二人携手遍游梁、宋(今开封、商丘)的山山水水,感情越来越深厚。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杜甫要西去长安寻找发展机会,李白要南下入吴。于是二人各奔东西,不复相见,但杜甫对李白的情谊却始终未断。

    春天,他在想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

    冬天,他还在想李白:“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冬日有怀李白》)

    对杜甫来说,和李白在一起的时光是最快乐的,在这个世界上,能遇到李白这样一个朋友,让他发自内心地崇敬、欣赏、牵挂,既是幸福,也是幸运。

    哪怕历尽千辛万苦,有一人陪他到白头

    公元741年,30岁的杜甫与小自己10余岁的妻子杨氏喜结连理。夫妻二人同心同德,感情融洽。然而,平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苦难就接踵而至,饥饿、疾病、贫穷、离别,不断摧毁着这个小家庭。

    面对窘迫的生活,杨氏没有抱怨,默默为家庭奉献一切。在捉襟见肘的日子里,她放下千金之躯,外出劳作,勉力维持家庭生计。

    “安史之乱”爆发后,公元756年,唐肃宗登基。杜甫被俘至长安,关押了整整一年。其间,他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儿,挥笔写下了一首《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试问一个日夜操劳的穷苦妇女又何来“云鬟”“玉臂”?但在杜甫眼里,妻子就是这么美丽清雅,也许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一首《月夜》将杜甫的思念和缠绵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年过去了,杜甫才得以脱身。经过长途跋涉,他终于在薄暮时分风尘仆仆地回到家中,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妻儿。一家团圆,喜极而泣。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一声“老妻”,充满了深情和希望白头偕老的意味。他的人生因为妻子的陪伴,变得不那么悲凉。

    不少人说,失意之时应读杜甫,感受他的坎坷,品读他的艰辛,从中汲取生活的勇气。其实,苦闷沉郁的杜甫,亦不乏快意时光:虽仕途失意,但胸中依然有豪情的火种;虽拜谒求官碰壁,但与好友心意相通,终身得友情滋养;虽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有家人守护。

    如果有时间,不妨读一读他的诗,也许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这位总是眉头紧锁的“苦味老人”,从他的诗文里,品味出回甘。

    (有删改)

    1. (1) 杜甫是一个立体的、有自己的乐事和幸事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杜甫生命中的幸事。
    2. (2) 说说文章标题的作用。
    3. (3) 下列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七岁时杜甫就能吟诗作赋。他曾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从中可见他的自信与其对家族的骄傲。 B . 对于杜甫来说,年少时的出行就是为了看看大唐繁华,享受当下生活。他写的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壮游》提到他的晚年生活:“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由此可见,杜甫过着富裕且放荡不羁的生活。 C . 李白和杜甫于公元744年初相识于洛阳。诗人闻一多认为,在我们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外,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D . 公元741年,30岁的杜甫与小自己10余岁的妻子杨氏喜结连理。夫妻二人同心同德,感情融洽。杜甫的人生因为妻子的陪伴,变得不那么悲凉。
    4. (4)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10分)
  • 11. 某班开展读书会,下面是部分同学阅读名著后的感悟,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和强烈鲜明的意象。 B . 艾青的诗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旧社会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字里行间都凝聚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深的爱。 C . 《水浒传》里的108位梁山好汉,虽然是虚构的,但都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忠诚和信义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D . 吴敬梓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儒林外史》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故事,或者用寥寥数笔就将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不过,作品中大量滥杀无辜、歧视妇女等封建糟粕应该摒弃。
  • 12. 在《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三部名著中都出现了女性形象,作为学校读书会的一员,请你任选一位谈一谈她的形象特点。
  • 13. 金圣叹说:“《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请结合名著内容,说说施耐庵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五、写作(50分)
  •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间安得双全法”,当我们得到某些东西时,亦有所失去。它也许是具体的财与物,也许是一段关系、一种心情或精神。它可能是剧烈的变动,也可能是缓慢的,让人后知后觉。

    请以“得与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